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3(1 / 2)

加入书签

灵通寺大和尚的一番对话让陈景书萌生了办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想法。

  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其实买不起很多书,能买全四书五经都很不容易了。

  但这就跟后世学习是一样的,你只买得起教科书,买不起辅助材料,也买不起习题册,更买不起什么模拟卷真题卷,只靠着几本教科书,甚至都不能去学校,只能在家自学,这种情况想要学出好成绩,可真是不容易的。

  或者说,这简直是难于登天了。

  可要是叫陈景书给家境贫寒的读书人每人送上几套书……都用不着全天下,只一个扬州就能叫陈景书吃不消。

  图书馆无疑是资源利用最合理的方式了。

  何况和多年以后每年都需要新材料不同,如今的科举材料那可真是拿着爷爷的教材都能学的。

  因此除了最初的投资之外,之后只要好好管理养护,后期投资其实并不算大,陈景书算一算觉得自己目前完全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于是陈景书用了两天的时间,整理出了一份书单,然后将书单上的书每个买十套,若是使用频率更高的,就添成二十套,另外又找了些比较出名的诗赋文集和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书籍,不过这种书就不用太多,陈景书还把自己编写的数学入门放了五套进去。

  但就算这么着,其实真的摆开了,这书也算不上特别多。

  如今济养院已经颇有规模,陈景书便在济养院旁边选了个二层小楼,把书放进去,一是给济养院用,二是将这图书馆直接挂在济养院下头管理也方便许多。

  对于陈景书来说,他很清楚自己只占了个见识多点的优势,若论实际执行,他还是不要瞎指挥比较好。

  事实也就是,在陈景书秉承着不懂的坚决不瞎指挥的精神之下,他各项产业都发展良好。

  嗯,后世三岁小孩都知道,老板是不是全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专业人才嘛。

  不过叫陈景书没想到的是,他原本只是在那二层小楼的一层放几列大书架,剩余的空间和二楼则都改造成了可供读书的桌椅等,甚至还隔出一个小隔间来做茶室,若有路途遥远的,早上来了中午不便回去,甚至还能在里头吃点东西,可最后除了这小茶室,二楼的空间压根就没保住。

  在听说自家副社办了个免费开放的图书馆之后,扬州带草社的社员们你捐一本我捐两本的,很快就把陈景书二楼的空间也填满了。

  如吴玉棠的吴家和郑沄的郑家之类的大户,甚至一次性捐了上百本。

  最后陈景书不得不另外选址,又办了一个分馆。

  ……这还没正式开门就得办分馆的情况也让人颇为无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