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5(2 / 2)

加入书签

  倒是陈景书回去的时候见院子里一片狼藉,不由问怎么回事,菖蒲一边收拾一边抱怨道:“大爷还说呢,也不知你带着松烟躲哪里去了,那群报喜的人找不到你们,就只管往咱们家里来,闹了半天,我又给封了些银子他们才走,他们来报喜也就罢了,哪知把家里弄成这样,瞧这乱的。”

  陈景书道也不急收拾了,反正也住不了几天就要回去了。

  菖蒲道:“大爷什么日子走?”

  陈景书道:“就后日吧,明儿刘县令那里是一定会宴请的,我总得去过了才走,反正家里的船就在码头停着,什么时候走都方便。”

  第二日县令宴请诸人也是惯例,刘县令自然是勉励一番,又叫他们不可懈怠,两月之后就是府试了。

  宴席间种种热闹自不必说,倒是刘县令中间突然站起来道:“今日既然是好日子,咱们不如请陈案首作诗一首如何?陈案首当日在临江楼上作的诗,已然传扬开了呢。”

  听到这话,众人自然都说好。

  他们虽听说过那日临江楼上的诗,但却并不觉得陈景书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能写出那样的诗来。

  他如今既是案首,大家少不得想要在心里与他暗自较量一番。

  虽前十名的制艺是要贴出来给人看的,大家对陈景书的文章也服气,但这次并未考作诗呢。

  其中一个童生道:“如今正值春日,不如就请陈案首以春为题作诗一首,如何?”

  众人尽皆说好。

  只是写春看似容易,实则最难。

  因为春容易写,写的人也多,多数能写的,能用的,都让前人用过了,前人诗词中出的精品亦有不少,陈景书若只是普通童生,作的中规中矩倒也罢了,但他既是案首,就必定要出彩的。

  可有那么多前人好句在,精彩的又哪里那么容易得?

  这可以说得上是一番考验了。

  刘县令心中也明白这个,不由看向陈景书,却见陈景书面无表情,刚以为他无好句,哪知道陈景书一张口就是一首诗,且其绝妙高华,哪怕不胜前人,亦不算逊色了。

  众人自然也是一阵夸赞。

  却不知此事陈景书心里也是一片惊涛骇浪呢。

  天啦噜,这题又让黛玉压中啦!

第23章

  陈景书回到扬州的时候, 就见家里气氛也是喜气洋洋, 显见是他中了案首的消息家里已经收到了, 陈景书一路往内走, 遇到的丫鬟婆子个个上来道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