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9(2 / 2)
盛夏七月,圣驾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紫禁城。胤禛躲懒在家,不过几天功夫,就被皇帝拎出来。
“广西知府年遐龄叩问皇阿玛圣安,奏请朝廷表彰六月洪泽湖抗汛一事中,牺牲的当地绿营军官并民间义士共四十二人。望皇阿玛恩准。”
胤禛跪在乾清宫东暖阁炕边的脚踏上,给康熙读着上书房近期批文。他念了小半个时辰,康熙只顾拨弄着手上的一把玉石棋子儿闭目养神,听到这儿才回头问:“这折子怎么送上来了?”
天下事物繁杂琐碎,一般官员上的折子要经过上书房整理分类,捡那要紧的大事贴上红头签呈给皇帝御览,其余小事一般就由上书房的皇子大臣们做主,再统一奏报就行了。
年遐龄所奏之事虽不小,却还没到红头签的程度。胤禛空了几天差事,也是一头雾水。
倒是张廷玉拱手回道:“这是太子的意思。如果只是绿营军官尚且罢了,但牺牲的民间义士中多有当地苗人、彝人,有的甚至没有朝廷户籍。毕竟非我族类,为谨慎起见还是请皇上圣断。”
康熙就问:“老四,你说说。”
胤禛心下微沉。年遐龄一家隶属于汉军镶黄旗下包衣,在康熙三十三年封爵的时候分到他门下,虽然从未谋面,却有主仆名分在。他心里当然是同意年氏所奏,可如实回答会不会有偏私之嫌?才发生了毓庆宫掀桌一事,康熙会不会觉得他故意跟太子打擂台?
胤禛思索片刻,还是咬牙回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别说苗彝,哪怕是洋人、罗刹人、高丽人呢?只要生活在大清的国土上就是您的臣民。皇恩普降,才是四海归心之道。”
康熙挥退了外臣,反问道:“你冒犯皇太子一事尚且悬而未决。这个时候,你还准备跟太子唱反调吗?”
“皇阿玛明鉴。公私分明,那日毓庆宫之事儿子愿意领罚,可此乃朝廷政务。广西不稳,盖因苗人作乱不服管教之故,朝廷笼络他们还来不及呢!如果有功不奖,以致苗、满、汉离心,年遐龄这知府也不用当下去了。”
康熙这才暗自点头。
恰好胤祚急匆匆从外头进来给哥哥求情。这些年他们一个出头办事,一个善后求情的模式已经非常熟练。故而胤祚张口就说:“皇阿玛,那天闯毓庆宫是我和四哥一块儿去的,您别只罚他一个人。”
康熙气笑,重重把折子往炕桌上一拍,对胤禛说:“刚刚才说公私分明,求情的就来了。”
胤祚意识到自己好心办了坏事,挠头笑开了。气氛顿时一松。
胤禛早就习惯了皇阿玛看太子一向是大错化小,小错化了,故而把那些百般刁难敷衍拖延的过程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