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9(2 / 2)

加入书签

“这自是于国有大利的见识,只是朝中烦言颇多,虚内守外岂是祖宗家法。”皇叔十分为难地说道。至于朝中烦言是谁说的,在座之人都甚是清楚,所以皇叔有意省略。然而河南心腹之地,竟然成了“外”,他这个凤子龙孙,实在不能不羞愧难当。

左右为难,四位朝廷大员对坐愁苦。

吕祉实在不想扫了客人们的兴致,做出恍然的样子,用欢快的语调提起了一件事。“对了,说起造船,张相公与李相公也在造船,据说到明年就可以造成上千条的船了。”

“安老说的是哪两位相公?”岳飞诧异道。

“还能有谁,不外张德远(张浚)与李伯纪(李纲)。”

“哦,两位相公是在临安造的船吗?”

“正是。”

历史上,张浚确实在明州造了千条战船,并主张交付韩世忠组成舰队。不过这个建议没有被秦桧接受。

吕祉笑道:“二公为了造船,各抒己见,竟然吵了起来,还差点动了手。德远公来信向我诉苦,我不得不略做安慰。其实,二公说得都有道理,若是肯兼听对方的意见,就恰好弥补了各自的短处。”

李纲也常与岳飞有书信往来,想来也有书信到了岳飞处,详述此事。只是因为岳飞按兵在外,暂时没有接到罢了。岳飞不禁好奇道:“到底是如何争执的?”

说起来也简单,不外是为了船的形制,诸如平底尖底,三百料还是五百料,进而吵到了防海还是防江,谁来统领。两位前宰执,反正闲的无聊,有的是时间进行研究,研究得累了,便以抨击对方为乐。争吵的不亦乐乎,临安留守的日子倒也不难打发。不过,张浚曾经因为建炎年间让民间造平底船出海而大受嘲讽,被说成是棒槌,缺心眼之类。所以他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难免向心爱的僚属大发牢骚罢了。

“真是意气之争了。”吕祉笑道,“不过也算因祸得福。张相公是大船的拥趸,造的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主帆侧帆齐全,只要不是全然逆风,海上航行自如,水战也没有对手。李相公主张的则是船速要快,所以造的是风帆浆舟,船虽是三百料的中等船,打仗可能要吃亏,好处是海上与江上都可以航行。两种船现在已经有上百艘下水了,其余也在打造。要是明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