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1(2 / 2)

加入书签

吕祉心知岳云不服,这孩子久在幕间,不要说微言大义,就是书奏上有些许污迹,都能推断一番。只是看书跟安娘一个路子,都是观大略而已,所以作文上不太成器。他也无意强求,更懒得纠正,听之任之下来,岳云越发地精神了。不过今天这样的场合,还是少言语为妙。

“还多嘴!”吕祉板起脸训斥道。

这时,胡安国已经正式开讲了。从王道开始,讲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这句。解释道:“王者以天下为家,所以四方归依王者,犹如天万古常在。”

其实,胡安国尊王,尊的是王道。既然是王道,则人君必须担负起天下道德楷模的重任,最喜欢引用的一句,就是“人心唯危,道心唯微”。这道心也就是天理,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所以“人心”是不可靠的,这时候就必须用天理来约束了。即使是贵为人君,也不能违背了这个天理。但他今天的主旨,是为了平息反对和议的风潮,所以这王道解释得很是变扭,自己都觉得情理不通。

他心底先怯了,下面的人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攻击胡安国这一王道理论,最好的例证就是关于杀君这一大罪的看法。

于是,就有一名白衣书生,站起来恭敬问道:“武夷先生正论堂皇,小子一事不明,敢请决疑。”

以胡安国的身份地位,当然不能不允许有人提问。他自恃精熟《春秋》,托大道:“但说无妨。”

白衣书生身材高大,此时直起腰身,自然吸引了全场的目光。顾盼微笑道:“圣人缘人心以定罪。但为什么栾书身为元帅,亲自抓捕厉公,又让手下杀死了厉公,《春秋》却只称以国弑君,而不书栾书的姓名呢?这是什么道理?”

这白衣书生真是大才,既精春秋,问的问题又异常刁钻,场面当时就有些混乱。厉公是个不修德的恶君,栾书杀了厉公,是否天经地义。引申一下,就是对无道昏君,该持什么态度。比如现在的那位官家,倒行逆施,一心议和,不念社稷宗庙之耻。该不该予以严厉的谴责呢?胡安国如果说是,那就再也别想邀官家的宠信了。如果说不是,那就落得个天下人嗤笑的伪君子名声,也很不好受。

岳云看热闹不嫌事大,反正吕祉只禁说话,于是跟着好事之人鼓起掌来。

胡安国怔了怔,示意自己的长子胡寅帮助控制场面。继而缓缓道:“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句话之后,又补充道,“人主若作恶多端,难免弑君大祸。”他算是把两方面的意思都补充全了,不过这样的表态,难免被人嘲笑为投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