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6(2 / 2)

加入书签

吕祉简直欲哭无泪。自己杀了秦桧,执掌了淮西一军,又屡获大捷,难道最终只能赢来这样的结果?

“安老请先不要着急,容我说句心里话。”刘子羽缓缓道,“朝中虽然有奸臣,但我因为王伯龙一事被逼到你这里暂避风头,便是正气不绝的明证。现在的态势,任谁要想排斥异己,统一言论也都不容易。我们还是要尽力争取天心。”刘子羽说得固然隐晦,吕祉却如明镜一般,所以会出奸臣怕就是因为天心在撑腰。

“彦修,一出国门,消息闭塞。请告诉我奸臣的攻讦之语。”

“他说……”刘子羽犹豫片刻道,“说鸡鸣山大败,损兵折将。说昭关之捷,全凭侥幸。说五年平金,却险些让金人过江酿成大祸,大言欺君岂能为一军之统帅!诸将骄横,不听指挥,虽胜也足堪忧!”

饶是吕祉修养再好,也不禁怒道:“颠倒黑白,含沙射影!此人到底是谁?”

刘子羽不再隐瞒:“便是官家新近提拔的御史台长二,万俟卨。安老,你大概还不知道,王伦被放回来了。因为他?使金据理力争,官家对他的才干颇为赞许,封赏有加。王伦借机向官家推举了万俟卨。这个万俟卨甫一面对,便对官家说出了这些话。我看,官家任命万俟卨为御史台长官,确实颇有深意。不过安老深受官家信用,无需介怀。”

吕祉倚住桌角,一动不动。

第130章 五年平金(60)

万俟卨的谗言固然对吕祉打击深重,但更让他吃惊的还是御史台的人员变动。无论宋明,御史台都是一个敏感的要害部门,御史的或进或黜往往预示了政坛上的腥风血雨。这一风气的形成与当时的风闻言事制度相关。按照祖宗制度,官员无论品级一旦被言官弹劾,必须待罪。而御史即使弹劾错了,也可以不负责任。于是长久以来,无论官位尊卑执掌高低,官员们都非常惧怕不过六品的殿中侍御史。反之,一旦平步御史台长二,就有了高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