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1 / 2)
替了音乐, 一下一下充斥着众人的耳朵。
这个电视剧的片段中朱由校的形象在乐瑶心里根深蒂固。
要不是乐瑶当起了历史区的直播, 估计到现在她对朱由校的印象还停留在电视剧塑造的这个形象。
沉默于木匠无法自拔的昏君。
直播间前的众帝王不由感叹, 果真是奇葩的大明。
别的王朝昏君都昏庸的千篇一律, 唯独大明朝特例独行,不带重样的。
*
永乐年
相比其他朝代殿上的寂静, 明朝可就热闹多了。
毕竟这个奇葩皇帝是明朝老朱家的人,谁家的事情谁家着急。
朱高煦眼见天幕上的朱由校做木匠做的没完,他这爆脾气上来了。
“小畜生!”朱高煦直接脱下鞋来扔像大殿中央的天幕,若不是他崩不了那么高,他高低要跳起来打这个小畜生!
只见朱高煦的鞋子直接从天幕下穿了过去, 完美的抛物线降落, 华丽丽的落在朱棣跟前。
朱高煦……
“爹, 儿子这是气不过, 哪有如此当皇帝的!”朱高煦赶紧解释。
“二叔,天幕上应该不是朱由校。”朱瞻基观察的仔细, 虽然场景很像神迹所述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朱由校的黄袍根本不是大明的黄袍, 还有他身边宦官的打扮也不对。
“那是谁, 咱大明还有第二个喜欢做木匠的?!”朱高煦就觉的天幕上的人是朱由校。
朱瞻基眼看他家二叔的一根筋又上来了, 懒得再和他解释, 他觉的是就是吧。
【刚刚放出的这个片段不知是不是大家对木匠皇帝朱由校最早期的印象,一心只有木工的皇帝, 不上朝的昏君。
这段影视作品是有依据的,并不是编剧瞎编乱造,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木匠皇帝懒政的依据。
在清朝文人王士禛若著的《池北偶谈》中记载,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在宫中做木匠,斧头从来不离手,而奸臣魏忠贤就趁着明熹宗朱由校做木匠的时候来禀报朝政。
专心于木匠活的明熹宗朱由校则特别不耐烦,他让魏忠贤自己看着办,别骗自己就行。
于是阉权更加的严重,但是明熹宗朱由校却没半点察觉。】
影视剧的片段撤了下去,卡通朱由校再次上线,只见他头上几个大字,“勿扰。”
“果真是个昏君。”朱佑樘火气又上来了,恨不得扇朱由校两巴掌,可惜打不到。
他们大明怎么尽出如此奇葩的皇帝,又来一个专心当木匠的。
朱厚照仍旧不评论,他仅凭一本书一段话就否认一个王朝的帝王,着实轻率。
且还是清朝人所著的书,朱厚照觉得可信度更低。
【而王士禛若著的《池北偶谈》的依据则是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年间写成的《酌中志》。
作为皇帝身边的朝夕相处的他太监,所见所闻是外人接触不到的第一首资料,按理说是有可信度的。
但是《酌中志》是太监刘若愚崇祯年间在大牢里写下来的,当时当政的是东林党。
所以这种情况下太监刘若愚写下的书不免会有一些偏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