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2 / 2)

加入书签

他们的爵位世袭和享受的经济待遇是历朝历代最丰厚的。

在朱元璋建国之初,他便将他的子孙分封各地, 一共册封吧四十多位。

当然,这也是朱元璋当时的一种政治策略,藩王守边境,之前咱们也说过,就不再啰嗦重复了。

现在基数看起来挺小的,架不住明朝宗室真是太能生了,一生十十生百呀。

到了明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自己高达一百多万。】

“多子多福,咱们大明王朝真是繁荣昌盛。”朱高煦特别骄傲。

古代若家丁旺盛,乃是一个家族繁荣昌盛的标志。

【古代是人多力量大,这里说的“人”,是能为朝堂做出贡献的人,比如种地的百姓,能打仗的士兵,而不是什么都不做的贵族。

偏偏除了镇守边境的藩王,朱元璋的其他子嗣……

虽然没有任何贡献,但是不耽误他们的荣华富贵。

咱们具体来说说明朝的宗室制度,为何说他们对王朝没有任何贡献呢。

首先,明朝的宗室制度规定皇族不用从事任何职业,他们的一切开销都由朝堂承担。】

听到这,朱高煦觉的没有什么,天下是他家皇爷爷打下来的,他们这些当子孙的沾自家爷爷的光怎么了!

【咱们再说说明朝宗室的继承制度,世袭罔替,历史上独一份的世袭罔替。

首先继承爵位的世子不降爵位,其他的儿子降一继承,这么说大家可能感觉不出这制度得叠加效应有多恐怖,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亲王有10个儿子,世子被封为亲王,然后其他9个儿子是是郡王。】

天幕中出现计数器。

#第一代#

亲王数:1

郡王数:9

【然后这十个儿子继续生孩子,咱们还是按照一个人生十个儿子计算。

亲王一脉的世子继承亲王,其他儿子是郡王。

郡王一脉的长子继承郡王,其他儿子是正一品的镇国将军。】

#第二代#

亲王数:1

郡王数:9+9=18

镇国将军:9*9=81

【后面的咱就不详细计算了,光是朱元璋孙子辈的第三代就有一百人,可想而知这一百人的下一代又能生出多少人来。

而且初代的藩王就是24个人,裂变的基数就更大了。

要说老朱家不愧是老朱家,是真能生啊,举个例子,成王朱钟益就有儿女共94。

据后期统计,明朝在策的藩王就是300多人,郡王和镇国将军已经多的数不出来。】

【咱们再说说这些宗室的特权,不但所有开销由朝堂出,这些子子孙孙们还不受普通法律的约束,不受当地官府的管制。

虽然明朝的法律严苛,但是这些子孙却是在明法外。

而且他们还不用纳税,后期藩王坐拥万亩良田,却不用交给朝堂一文钱。】

唐太宗李世民已经沉默不语,如此福泽,当真是养猪,还是毫无用途的猪。

【在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代,因为一共就二十多个二子,负担还没看出来。

问题加剧是在明太宗朱棣这一代,因为朱棣是藩王造反上台,所以朱棣忌惮众藩王,怕再出现第二个自己。

于是他开始夺藩王的军权,限制藩王的各种权利,比如不让藩王私自出自己的封地。

同时作为被夺权的藩王补偿,明太宗朱棣则给与他们更多的物质奖励,并且有意识的弱化众藩王的教育。

目的就是把藩王及他们的后代养废,从而解除他们对皇权的威胁。

明太宗朱棣的目的达到了,明朝后续宗室们的确没有造反的心思,而成了大明王朝的寄生虫,吸血鬼。】

朱棣沉默了,有明惠帝朱允炆的先例在前,朱棣自不会对朱氏子孙做绝。

【可想而知,一群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