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0(2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话,他将能够用很低廉的价格买下土地、工厂、矿产等等优质产业。而且在这样的一场经济动荡之后必然是大量的失业。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又能用极低的价格去压榨华夏的工人和农民为他工作。

至于那些破产了的华夏商人,就让宁锡林去处理吧。毕竟这家银行里面也有着宁锡林的股份,不是吗?

而那些在失业之中饥寒交迫的人,一定不会对他恨之入骨,反而会对他这个提供工作的人感恩戴德。就算条件差了些又算什么?好歹还是吃的饱的。

而获得代发沪上银行券的机会,则是他路易沙逊和其他家族的人交易的最好筹码。

那些人想着用自己当做桥头堡,当做小兵去试水打前锋。自己自然也是要想一些办法钳制他们的。

他为了获得这项权力付出了许多代价。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若是自己得到这项权力之后,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操纵沪上的经济。有了这个筹码,那些大家族会给自己更多的利益,真正地把自己看作和他们平等的伙伴,而不是手下的一个士兵。

而且,若是成了,在华夏这块新的市场里面,他路易沙逊就会像其他的那些大金融家大银行家一样,能够呼风唤雨。

在华夏这块小农经济泛滥的土地上,那些老百姓根本不懂印发纸币里面的道道。他完全可以多发几次银行券来引发通货膨胀。

在通膨之后外面的银行券就不值钱了,而这个时候他就可以用手里的金银去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来购买他人的财产。

而且他和那些其他驻华银行的幕后人们还有另一场密谋存在。

他们打算把那些华夏农民手里的钱都抠出来。

华夏一直都是小农经济,大多都是自耕自织,自给自足。家庭的生产的大体就能够满足自家的生活需要。

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手里面的银子都是攒着不花的,虽然每家每户存着的钱可能很少,对路易沙逊来说连蚊子腿都算不上。但是实际上要是考虑到华夏人里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农民这一点的话,人口的基数就决定了他们手里面的闲钱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而这笔钱就是路易沙逊也会眼红。

这些农民大多都自给自足,因此便不需要去买东西。他们也不信任银行,更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就算之前有宁锡林这块金字招牌,也只是让那些大商人和工人们愿意在胜华存钱。而在华夏人口基数最大的农民,却是无动于衷。

这些农民不懂银行和金融,也不懂什么华夏外国。但是他们对土地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和向往。所以他想到了了一个绝妙的加护,如果他们用土地作诱饵引诱这帮人上钩的话

他们完全可以依托着银行建立一个土地基金会或土地委员会什么的。到时候出去宣传,就说这个基金会是为了发展业务,也是为了援助华夏农民。

就说他们这个基金会是给他们专项贷款让他们买地的,盈利点则是贷款的利息,虽然每个人的利息很少,但是可以积少成多。那些老百姓不会相信大商人会做好事,但是绝对会相信大商人是通过这个赚钱的。有着土地在前面吊着,就不怕他们不上钩。

在贷款发放完了之后他就去减少发放银行券收紧银根。这个时候货币升值而那些华夏农民却已经把钱全都用在了买土地上。到了时间这些华夏农民还不上钱,他们就可以请求资产清算。

在他们的运作之下,总归是能找到让地和钱都是他们的手段和方法。到时候就是他路易沙逊大获全胜的时候。

至于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