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9(2 / 2)

加入书签

车门关闭,又过了两个站他们才下车。

叶筝拉下口罩缓了缓气,然后搭扶手电梯上楼,找到C出口。

吃饭的地方不是什么高级餐厅、也不是热门网红打卡地,他们穿过两条马路,把窄陋的长街走到底,橙色横匾招牌下,一家不甚起眼的港式小吃店。店里头坐了三四个人,侍应都靠在收银台聊天,电视上播放着新闻,看他们进来,随便指了个卡座让他们坐。

女侍应拿了两杯水和一份菜单过来。狗仔粉、香辣鱼蛋、火鸭鱼汤肉,都是很地道的港城美食,菜单另一面有个二人套餐,叶筝问:“我们点这个套餐,你看行吗?”

“你决定就好。”黎风闲把调羹筷子放水杯里泡着。

叶筝流利地用方言报了几个菜名,黎风闲听不太懂。八月的港城还是热,店铺门户大开,空调许是没开,只有两把风扇在吹,叶筝摘下口罩,拿纸把泡水里的餐具擦干,“你们那个启动仪式什么时候开始?”

“明天早上。”

“那你什么时候走?”

“再过几天吧。”

叶筝又拿出一包面纸,抽一张铺桌上,把餐具对半分好。他坐直背,看向黎风闲,“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问。”黎风闲说。

“你为什么要转幕后?”叶筝问。

“大杂烩、廿四味。”这时,侍应过来上餐。香辣调料的刺激一下子跃到鼻间,两根竹签插白萝卜上,叶筝又觉得这样问是不是太过突兀,遂补道:“你不想回答可以不用理我。”他把签子抽出来,笑笑递了一根上去,“试试吧,这里的招牌菜。”

黎风闲接过竹签,却不着急去碰食物,“因为闲庭不能只有我一个人。”

“对传统昆曲来说,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他说,“但流传下来的曲目还有很多,以后交给谁去唱?”

“如果不给他们上台的机会,他们永远都锻炼不出来、也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

和叶筝心里猜想的结论相仿,黎风闲不是要去当什么艺术总监或者另起炉灶,也不涉及任何不愉快的过往。这只是一场对现实的让步。

“那你以后还会唱吗?”叶筝又问。

“或许吧。”黎风闲说,“薛淼现在经验还不够,会怯场。”

叶筝笑了笑,“很正常,就像我第一次上台,总想着去看观众的反应,后背一直在冒冷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