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1(1 / 2)
着肩捂住女婴的小耳朵,小声嘀咕:“咱们不听,宝宝最乖,叔叔喂宝宝米糊糊。”
小女婴摇晃粉白的手指攥住乙生的小拇指,咯咯发笑。
这样小的婴孩,能在冰天雪地和一群粗鲁汉子堆里顺利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
可另外一些年老或体弱的百姓,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对那些夭亡的平民与牺牲的将士,只要不是紧迫的战时,胤奚都会让人搭起木架安置亡人,他手持火把,吟唱挽歌,送这些丧于乱世的魂灵最后一程。
如果说他文能定计、刀法出神、既能同山匪流民打交道、也能在堡坞主手里讨便宜,还能神奇地从融雪里找到一些草梗给战友治伤寒……在高世军眼里尚且算正常的话,当第一次听见胤奚喝挽歌,高世军的表情简直可以用惊悚来形容。
“……这也是那位女君教你的?”
五大三粗的六镇首领憋不住问。
托胤奚言必称“奉女君之命”的福,如今全军皆已知晓,这名沉敛多谋的南玄将军,一身本领皆是那位“金陵第一人”谢氏女君所教。
有人目睹胤将军左右双手一齐写字,惊为天人,胤奚却道这算什么,“吾君非但能双手齐书,且耳闻一事,口发一令,取筹分兵,一息之间五令齐发,一夜之间剿平反贼三万。我学到的,不过是吾主皮毛。”
有人钦佩胤将军以少胜多的妙计,胤奚却道:“吾君运筹千里,撒豆成兵,尉迟太后亲口言她一人抵得十万雄兵,我追随女君日久,却远远不及。”
胤奚说这些话,对他在合盟军中的威望而言,其实是件很微妙的事。
自谦是文人的默契,军营却是一群气血强盛的雄性天然的角力场。男人天性中的骄傲使然,让他们不会心服于一个成日将女人挂在嘴边的主帅。
可胤奚够硬。
他从不刻意立威,他只是站在那里,一次次迎着铁蹄扛下尉军猛烈的进攻。他像一块沉稳的锚石,一杆不倒的旗帜,磐石压着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旗帜之上是他供奉的神坛,上面清清楚楚刻着他的来路。
他无声地告诉众人,你们服从我,便需先于我臣服在我之上的女君。
久而久之,人们对胤统领口中那至尊无上的女子,充满了好奇与敬畏。
高世军对谢澜安却是忌惮。
他还没忘当初六镇起义的引头,便是谢澜安向尉朝归还那两万战俘,引发了朝中贵族贪墨的阴私。
可以说,高世军之所以沦落到今日,追根究底,离不开谢澜安所赐。
可要他平心而论,他对谢澜安的敌意,却还不如对刻薄寡恩的北朝廷来得深切,有时候高世军甚至庆幸谢澜安放还了那两万同袍,而不是一举斩杀。
见了鬼了。
这种神秘矛盾却又让人不禁受其影响的气质,高世军在胤奚身上同样看到过。
他时而觉得胤奚城府深不可测,阴森冰冷,时而又错觉这小子对人坦诚相待,心地仁慈。
如果高世军有机会和南朝的庾太后或逊帝促膝长谈,也许会与这对曾经被谢澜安一脸正气地耍得团团转的母子引为知己。
谢二爷说胤奚是谢澜安一手调教出来的人,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
画皮画骨,他被她从一滩污泥里捞起,由她重塑了血肉与心志。于是他处处学她,将她的精髓融进自己的血液。
可在离开谢澜安后,胤奚开始渐渐显露出自己的气质。
与女君神挡杀神的桀骜独断不同,胤奚在一步一绝境里打磨出了沉毅如水的内核。他从前学她的视野,从高处网罗全局,然而随着接收的流人与难民越多,胤奚回到了底层的土壤一肩托起芸芸生民。
影子离开主人,滋生出自己的形状。
唯一的代价,是承受从形影不离撕裂成一分为二的痛。
痛处有名,名做相思。
“幼承家学。”
胤奚没有隐瞒高世军。“我本是挽郎出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