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7(1 / 2)

加入书签

改色。更有专人在外执彤笔记着时辰,提醒主子不可纵欲。

胤奚这日去参加闻喜宴还未回来,谢澜安听着,眉眼浸着静色。

阁子里一时只有橘皮被熨得卷缩的微声,独特的芳气弥散出来。未几,她忽然一笑。

“听说阿月上浮玉山后,并未成婚,三当家英年早逝,你便一人独居多年。原来,也识得风月?”

长眉入鬓的女郎话音很慢,口中唤着阿月,神情似笑不笑。

百里归月住进谢府半年有余,仍不能完全看透女君这个人。

仇敌骂她是恣睢奸人,门生却视她如再生父母,有人惧她如雷霆,有人仰她如日月。看似行止随心,其实内里有一套自己的准则。

但女君的这副脉却不容别人摸,谁想往前试探一步,都有蹈入渊冥的危险。

心渊如幽冥。

在大事上颇能纳谏的女君,方才那一笑,未动怒,却已显露私房事不容旁人置喙的威严。

百里归月起身,不卑不亢地低首。

谢澜安抬眼环视这间简洁到一目了然的屋子,山上人不好玩饰,夏日无插花,冬日无梅瓶,除日常所需的一桌一榻,这里连书都没几本——全在屋主人的脑子里。甚至于院中仅有的几个丫鬟,都是谢澜安的人。

无亲无友无嗜好,孤身病体地前来,做好了鞠躬尽瘁的准备。

故而无话不敢言。

谢澜安神色缓和,下压掌心,“坐下说。”

百里归月复又落座,低咳几声,无痕地转开话题:“王家已败,女君接下来的心病在北府。然北府之后,便剩谢氏一家独大了。故谢家的远忧在内,不在外。”

她抬起眍却沉着的双眼:“那篆有异字的石头,可以是人为构陷,也可以是天意昭彰。”

谢澜安这回笑得真了:“都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至战。*你怎么反着劝呢?”

百里归月也笑,淡泊的瞳底烁着一星冷焰,直言不讳:“归月,不惮做三朝之人。”

“险些忘了,”谢澜安仍那般轻闲,“你学的是复国篡政之策。”

二人对视片刻。

谢澜安放下茶盏,止住话题。

院里的积雪已被小厮分扫到院墙两边,谢澜安踏出房门,被阳光照在雪上的金屑晃了下眼。

小院中望不见皇庭的边角,她还是抬头向北看了看。

不是自低向高怀藏肖想的瞻仰。

而是自上而下冷眼无情的俯视。

非心不高尔,只因立足过更高处,见民生疾苦甚于皇权富贵。

非权不炙尔,只是“天下安澜,比屋可封”听上去,倒比一人独安痛快些。

这辈子求的不就是一个痛快么。

想起为她取这个名的父亲,谢澜安折身去了久不踏足的湘沅水榭。走前对廊上的婢子吩咐:“过年了,折几枝红梅插瓶送到娘子屋里。”

湘沅水榭的水早被谢澜安填平了,自母亲留在阮家,这里少了人气。

谢澜安指尖抚过屋里的高几矮榻,想着她的生父。生前在母亲肚子里没机会见,死后游走鬼域也不曾见。倒是总听家人说,那是位才高八斗的柔善人。

谢澜安要来纸笔,就在这屋里给吴中的外祖母和舅父写家书。答应过外祖母的,每逢年节,人不到书信也要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