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5(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这也正说明,此届国考人才辈出,是大玄之幸。

期间王家疏通人脉,也在明里暗里地打听。

当听说这三甲文章皆是逸兴遄飞,迥无女子脂粉气,才算放下心来。

“不如,呈到御前请陛下定夺吧?”学监中人见荀祭酒实在不能决断,提出建议。

然皇帝年轻,自知学问不及鸿儒。陈勍看过那两篇对策,对荀尤敬道:“荀卿但可自行裁夺,我朝得人,便是幸事。”

他并非不想来一桩钦点状元的美谈,但一想起谢澜安那张清谡冷丽的容颜,心知他如此妄为,必不符她的期望,这才遗憾作罢。

“不过……”

在荀尤敬欲行告退时,皇帝又有意无意说了一句,“左边那篇文风雄壮,析文入理,颇似书生楚氏《北伐论》之风啊。”

荀尤敬目光微动。

皇帝青眼于书生楚清鸢,已经不是秘密。

所以皇帝看似没给意见,其实意有所指。荀尤敬回到贡院,华羽听闻了陛下之言,见老师面色似水,想了想道:

“学生拙见,老师公心似鉴,本不以何事为转移。若此篇当真力压群雄,当榜首而无愧,老师也无须为显耿介,而刻意反之,使明珠蒙尘。且也未必就是那个‘楚生’,学生觉得也像楚堂的文风……”

荀尤敬摆摆手,“我是怕……”

他话说半句,又咽了回去。推开窗望了望夕光,又将两篇策文重读一遍。

再三斟酌后,荀尤敬凭心而论,点了其中雄辞壮丽的一篇为榜首,另一篇细腻通畅的屈居第二。

终于在冬月初五,到了礼部的放榜日。

群生早早赶到礼部的南院,在东墙立起的高一丈余的榜墙前,翘首观望。

胤奚与楚堂、文良玉也在,另一边便是女学馆的娘子们。这三名郎君与几名谢府的门客排成一列,隔在举人娘子与那些摩肩擦踵的书生之间,免得娘子们受到冲撞。

人群东头,清致雅人的楚清鸢如鹤立鸡群,转眸看了眼那个穿鸦青襕衫,神色波澜不惊的人。

担心露面引起骚动的谢澜安,只在榜墙外御道的马车上,没有下来。

百里归月拥着貂裘坐在女君对面,精神好了一些,垂睫排着随身的三枚卦钱。

“猜猜?”谢澜安神色雍然。

她们马车的对面,头对头是一辆牛车,挂着王氏的家徽,车门紧阖着。百里归月拣起一枚铜钱,露出一点笑。

“归月只知,今日后注定会有人失望。”

“来了!”

高稼的个子在人里不起眼,激动地抓住苏霖姐姐同样发颤的手,便见两名傧官合捧着一道卷起的黄绢榜,挂于榜墙头。

那榜幅“唰”地一开,又有小吏在旁击鼓打钟,开始唱第。

然而不知是谁想出的聪明主意,唱第竟是自末名从后往前唱起!

这可急死了众人,大家全将目光投向榜墙,自己找自己的名字。

找见的欢喜踊跃,又去好奇榜头,“快看第三名,是楚……楚……”

榜大字小,墙外还有一圈棘篱围着。楚清鸢心脏咚地一声,几乎停跳,极目望去……楚什么?楚堂,还是楚清鸢?

“楚清鸢!”

楚清鸢屏紧的呼吸猛然一松,仿佛涸鱼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