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7(2 / 2)

加入书签

都是当兵的人,我以性命报家国,君却以草芥视吾等,怎能不兔死狐悲?

于是彻底寒了心,叛逃的叛逃,自立的自立。

至此六部元气大伤,北郡哗变生乱,朝廷内外交困,完全脱离了尉迟太后的初衷。

而诡异的是,朝中蒙受这样大的损失,仍旧没查出是谁通敌泄露了军中机密。后来还是皇太子说了一句话,如同当头一棒:

“有没有可能,也许那图纸根本没有泄露,而是玄人想出的克制之法?”

国师闻言悚然。

他设计的铁云梯,可谓参考了尉玄百年间的大战经验,耗费近一年心血才制造成功。如果这样都能被敌国在朝夕间参透,不是太可怕了吗?

“谢含灵。”尉迟太后眼眸微眯,涂着鲜红口脂的唇间轻轻道出这个名字,召来谍子问,“建议放回俘虏的,是那南庭谢含灵的主意?”

金陵派出的探子能探听到洛阳的变故,洛阳也有专门的间谍机构,渗透于江左,混迹于市井。

虽不说对南朝国事了如指掌,但收集坊间流传的各种逸闻不是难事,多少能拼凑出一些南边的动向。

何况那位良策频出、不可一世的谢家女郎,毫无低调的意图,就连北尉也听说过她的鼎鼎大名。

得到谍子肯定的回答,禁宫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上一年青州被玄人夺取的惨痛经历,还恍如昨日,那场“北伐”,也是由谢澜安首倡。

细细回想,大尉的这两场大败,都是谢澜安在金陵入仕之后才发生的……尉将突然被南朝的后起小将看透排兵布阵,也是在谢澜安去年离京走了趟荆州之后。

尉迟太后掌政多年,权临天下,很少神化什么人。

可她也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拼凑着前因后果,尉迟太后不得不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大尉这一败再败,一乱再乱,都在谢澜安的谋划之内,那这个人便太可怕了。

她甚至还那么年轻!

国师显然也想到了同样的事。

他听说,此女还在江左实行什么策举制,广揽天下英才。若抛却立场不谈,以考试取才的任官法,其实也适用于北尉日渐被贵族部落分权把持的朝堂。

但即便是他,也没把握能在三年五载间,压制贵族拔举寒士。

谢澜安却能在世家林立的江左别开生面。

“国师,”太子不大信,“世上真有这样算无遗策的人吗?”

拓跋昉深邃的眉骨棱动,钦赏的目光伴随着杀机,给予八字评价:“其智如鬼,不类凡人。

太子遽然弹指,指甲间的玄玉棋子打散一片垒起的白子,骨碌碌落了一地,却无人责怪他。

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么……这个十岁小儿眼底闪动异芒,恨恨地咧开嘴角:可如果他身边有这样出风头的臣子,他恐怕容不下呀——南边的那位皇帝,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嘛。

自那日后,从洛阳宫传出一句话,据说是北尉太后亲口所说:

“谢含灵一颗大好头颅,抵边关十万雄兵!”

·

“想取我的头颅,”谢澜安在树荫下落了一子,闻此言,笑眯眯道,“试试看啊。”

棋枰对面,胤奚才寻隙吃掉谢澜安的两颗子,听到这传入江左的风言,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