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8(1 / 2)

加入书签

朝的安史之乱,自然也能影响到南北朝那边。

“你说的对,谢公他们不知道未来也就算了,要是知道,一定会努力改变,就像我们大唐一样。”李白心情好很多。

【谢公履,就是一种带鞋面的木屐,不过跟其他木屐不同的是,谢公履它的两个屐齿是可以拆卸的,上下山时,通过去除前后屐齿,可以让登山变得更加轻松。

诗仙李白就写过关于谢公履的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对了,谢灵运还是李白的偶像。】③

“偶像?”谢灵运不懂偶像意思,不过看语气,应该是夸赞。

“而且对方还是诗仙!”诗仙称号,又何尝让人不好奇。

“咳咳,天幕,谢谢你!”

李白激动的满脸通红,不仅是被酒呛到,还因为情绪让气血上涌。

“太白兄。”杜甫连忙给李白顺背,并轻笑,“我能理解太白兄的激动,因为我对太白兄也是这样,太白兄也是我的偶像。”

知道李白对谢灵运的喜欢,杜甫很快理解偶像含义,然后对照到自己身上。

“咳咳!”

李白又咳嗽起来,这次是不好意思。

【谢公履算是最早的登山鞋,后来随着发展,我们有了更多款式的登山鞋。

还有其他款式的木屐,也并没有被我们淘汰,只是被我们换了材质,那就是:拖鞋、凉鞋。】④

【至于拖鞋和凉鞋,为什么取掉了屐齿,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路好了,路好了,哪怕是软平的拖鞋和凉鞋也不会硌脚。

古代木屐/屐履的屐齿,就是起隔开脚和地面的距离,从而保护脚的作用。】

“啊,后世也没有舍弃木屐,就是换了材料而已,不过为什么都有更轻便的材质了,日。本还会穿木头做的木屐?总不可能是他们买不起材料和修不起路?”

本来诸朝古人们还以为木屐在后世华夏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只是换了款式。

这样一来,日。本的所作所为,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为什么要舍弃更加舒适的材质,一直坚持用木鞋?

他们古代没那么多条件也就算了,后世既然有条件,为什么还不改变?

就像宋朝点茶一样,未来为什么消失,就是因为有了更加便捷的泡茶方式。

“我算是理解‘墨守成规’的意思了,也就是说那什么本,学会了宋朝点茶和木屐后,一直对其保持原样,不做改良。

难怪明清都泡茶了,他们还在点茶,难怪后世都有拖鞋和凉鞋了,他们还在穿木屐。”

这种感觉,实在让诸朝古人难以形容。

就好像他们从华夏带回去的东西,一直在保持原样,这边华夏时间流逝,风云变幻,人家那边以不变应万变。

【还有一种鞋,说它是常规意义上的鞋吧,它充满残忍,说它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鞋吧,它又被人为赋予了很多含义,总的来说,那种鞋,流淌着血泪,充满压迫。

那就是北宋开始、南宋盛行、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的:三寸金莲。】⑤

宋元明清时期,当听到“流淌血泪”几个字眼,就有人想到了三寸金莲。

但当姜叶和江雪用批判的语气,说出三寸金莲时,宋元明清的男人们眉头紧皱,对姜叶和江雪充满不喜。

他们咬牙切齿,“后世人懂个屁的三寸金莲之美,她们后世都不知羞耻的穿凉鞋、拖鞋,把脚露在外面,要是在我们这,早把她们浸猪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