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7(1 / 2)

加入书签

崔子期把贪官的银子送上来高兴,究其本身还是崔子期没有事先请示武明帝,这合该是萧高阳说的清官,心里有百姓,却不知变通。

崔子期领旨。

他回来时就做好这样的准备,当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杀。杀后他们写了折子,这些官员却比他们更先上折子。

崔子期做了这件事也无悔。

他看见了鱼肉百姓的官员一个个吃得油光满面,百姓在地上匍匐。这做官就这么回事,总要做点对得起良心的事,不能白白穿了这身官袍。

百姓过苦日子,他们在勾栏瓦肆里喝酒玩乐。这苦没处伸冤,只能苦熬着日子。田地被侵占,自己成了佃户,浑浑噩噩的活着。崔子期去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还能在河里看见被溺毙的婴孩,这些孩童又何其无辜。

有信佛的官员还私下买童男童女做些勾当,就因是土皇帝,没人管束就作威作福。那他偏要来管一管,把他们杀到怕才知道后果。

退朝后,武明帝看了一眼崔子期离开金銮殿。

“好小子,我们还打算帮你说话,你自己就回来了。”杜宁拍了拍崔子期的肩膀。

“崔兄果然有后手。”郑山辞一颗心落在实地。

“这事你做得太冲动了。”梅淮冷静的说。

崔子期爽朗道:“难得冲动。”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第172章 剿匪

下朝后,崔子期还要去都察院述职,好友们各自分开。

崔大人跟吕侍郎的心也可以放下来了,这已经算最好的结局了。只要把命保住。官职还在,崔子期年轻以后还有机会。

朝中官员都在议论这件事,崔子期的证据够硬,武明帝又有心放过他,这事只就能不了了之了。杀五十三名官员让京中的官员闻言一阵哆嗦是不敢犯事落在崔子期手里了。其他的官员还要讲讲人情,崔子期这个人这么狠辣,只能敬而远之,也不能得罪。

毕竟崔子期早年就在刑部干,现在去都察院干,这都是让人忌惮的部门。

朝野还在议论崔子期的事,郑山辞已经回到户部。

他抿了一口茶缓下精神。五十三名官员,崔兄做这事是把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郑山辞想过后,继续处理户部的事务。

精盐跟玻璃方面交给工部的人去办,现在工部就在招揽工人造厂,这水泥路上的暗哨就要户部自己来了。

这暗哨的人要读过书,懂点算术。这样的人一般都会去酒楼里做账房,去一段路做暗哨,整日生活枯燥,总要给他们一些福利。

首先就要排班,暗哨每日都要有人在。上一休一,过年过节地方府衙要跟他们发年货和节日礼品跟在职的官员同样的待遇,待遇等于九品官。

俸禄方面一个月三两银子。

郑山辞先做了简单的条件吸引,其余的再打下去让范侍郎想一想。

下午范侍郎就把方案拿出来了,郑山辞觉得没问题写折子呈给内阁。魏首辅看到郑山辞的奏折,内心笑了笑,郑山辞自打上任户部尚书后,这做的事都挺好,主要是能赚钱也合了魏首辅的脾气。

他作为大燕的首辅知道这金银的重要,魏首辅把这事批下来了,由此从朝廷传到地方衙门。地方衙门贴上告示来招人,一个暗哨岗需要两个人,要修筑一个房子够两个人吃住,有了水泥后修筑房子变得更容易起来,地方衙门重视这件事。暗哨收上来的钱有四成留给地方府衙自用,还有六成上交朝廷。这般算下来能为地方衙门增加收入,地方衙门怎么不放在心上。

想要人把事办好就要给好处。

地方衙门重视这件事很快就筛选人物去暗哨上岗,有正在读书的学子还接了这岗位,他们想有个轻松一点的活还能赚的钱去参加考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