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5(1 / 2)

加入书签

倍的钱,田地归府衙所有。

世家们同意了。

徐州清丈田地,在施玄和世家、乡绅的妥协下进行得飞快。

功曹低声问道:“大人,我们就这样放过他们?”

施玄淡淡道:“日子还长,这事放过他们也放过我。”

在徐州的地界上他始终是一个外来人,而这些世家在此地已经盘踞多年,先把朝廷交代下来的事完成,其他的都可以缓一缓。他还要在徐州待两年,慢慢跟这些世家磨。

再者施玄本身就是世家出身,只要徐州的世家知趣一些,施玄也乐意给他们一些面子。不管是在官场上,还是做事上,要圆滑一点。

施玄是喜欢佛经,但他同样也是一位年纪轻轻就在朝中处于中坚位置的官员。

世家子弟身上的脾气和特性,官员的精明,他身上同样有。

这些属于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结果。

施玄跟世家达成共识,郑清音也不用已经在家里了。休沐日,施玄就跟郑清音一块去爬山。

两个人到了徐州越发恩爱,徐州的百姓都看在眼里,觉得太守跟太守夫郎是一对璧人,长得跟神仙人物似的,身份也相符。

徐州是地方清丈田地的一个缩影。京城的态度强硬,连庞次辅这样的人都倒台了,可见武明帝是动了真格。他们这些地方上的官员要是不留神就会被薅下去,现今不敢跟上面的硬碰硬。陛下还把都察院和一些户部的官员派下来了,这样他们就更小心了。

一个个地方官员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呼风唤雨的存在,现在遇见从京城下来的官员都是小心招待。

看京城的态度这次一硬到底,没挽回的余地。

地方官员对清丈田地敷衍了事,一方面就是认为京城中有大人物要阻止这件事,结果武明帝先拿京城开刀。京官都倒了,他们这些在地方上的官拿什么斗。要说阳奉阴违也成,都察院跟户部的官员都来了,想要阳奉阴违这就是在把自己的命递到都察院手里。

地方官员老实了。

清丈田地这事让百姓倒是看了一阵热闹,闹得最凶的时候府衙上午的菜市口都染满了血。

“这群人终于遭报应了!”一个老汉痛快的说。

“之前不把地卖给他们,他们就让混混上门来捣乱,不让人做生意,现在终于被砍脑袋了。”

“这些人仗着家里有人在府衙做事就欺男霸女,现在终于被收拾了,这些人一块被收拾了,剩下的人也要夹着尾巴做人,府衙这几年有好日子了。”有书生说道。

家中有势力的,大多都隐匿了田地,清丈田地把这些人一块清走,让百姓的日子又好过了。上街出门时不用心里还夹着小心,生怕遇见这几个纨绔子弟。

田地收拢到府衙,有非法收过来的田地,府衙就物归原主,剩下的田地留着等分地,还有一部分田地租给百姓种植,相当于给府衙种地。

佃户们有的人凑了几两银子去买了一亩地。府衙的主簿会登记下来,一个人拥有的田地超过一百五十亩地就会引起府衙的关注。

佃户们买了田地,心里很高兴。他们打算再到码头上多扛几天沙袋,多攒点钱就可以去买地了。他们不求上好的良田,只要是中等的田地就满足了。工部有新的沤草肥,粪丹,要是田地肥力不好,他们可以多做点肥料,然后每年都轮种。

不做佃户后,也不会吊着一口气去地主的土地上劳作。他们不管是去客栈洗盘子,还是去码头扛东西总归是靠自己的力气在生活。这靠着力气的生活不用把钱再给地主,这是他们自己的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