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8(2 / 2)

加入书签

关注帝王的功绩固然好,但这离他们太远了。关注一下帝王面对什么样的处境,作为臣子应该怎么做才能为帝王解忧,然后迁移到大燕的朝政上。

谢承却有不同的感悟,他拱手,“多谢大人,受教了。”

郑山辞看了书到了时辰便离开了。

谢承回到皇子所,他拿着史记,自己坐在椅子上,让小太监给他研墨,提笔写文章。

《大燕弊病五则》。

郑山辞回到户部喝了一口枸杞乌茶,他继续处理事务。

……

今日给谢承跟谢澹上课的是魏次辅,他是每五日来一次,算不上正式的老师,只是担了一个名号。皇子的教学有赖于詹事。

魏次辅给他们讲完课后,谢承把自己写的文章拿给魏大人看。

“殿下,容臣仔细看看。”

谢承心中还有些忐忑。谢澹听闻探头伸出脑袋去听魏大人会如何说皇兄的文章。

魏次辅看见大燕弊病五则心里就觉稀罕。这不单单是对这篇文章稀罕,更重要的是这是出自于大燕嫡长子之手写的。

魏次辅看完,看向谢承,半晌无言。

谢澹这样活泼的性子在魏次辅没说话时,也是不敢说话,

魏次辅目光柔和说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大殿下在这样的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当真是对学问做足了功课。”

魏次辅夸道:“这是一篇好文章。”

谢承头一次被魏次辅这般表扬,他心中激荡起来。

“多谢老师。”谢承拱手。

待魏次辅走后,谢承忍不住露出一个笑,谢澹跑过来开心的说,“太好了,皇兄你的文章写得好,你真厉害。”

谢承攥紧自己的文章,“都是老师讲得好。”

谢澹想了想蒋詹事,他觉得他讲得一点也不好。魏大人虽有学识,但讲课也是枯燥的。这两个老师都讲得不好。

郑山辞把自己负责的六个州统计完了,他去找梅侍郎时,梅侍郎淡淡的说,“剩下的七个州也按照你给的法子,把良田中田跟劣田都统计给了地方县衙。”

郑山辞心中一惊,他还以为梅侍郎不打算做这件事。

梅侍郎让他先坐下,“我回去想了想,你说得对。不能因为之前的户部没有那么做,我就认为应该为了节省精力而不去做。我们这边费一些精力,可能也帮了从那些退下来的士兵过得更好。”

郑山辞拜服,“梅大人说得是。”

梅侍郎扶了一把郑山辞,唇角带着笑,“站在京城太久了,都快要忘记底下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了。多亏你提醒了我。”

有了他们户部细致的通告下去,这样一层一层的传下去,底下的人就知道户部是重视这件事的,不敢乱动。

对于站在上位的人来说,有时候一点小小的举动在下面就会引起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像是塔罗牌一样一张倒下全部都要顺着轨迹一张张倒下。

户部把文书按照流程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