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5(1 / 2)
外边,兄弟们也认识朱典史,不会卸错货。”
江主簿点的菜上桌了,店小二把菜上完就退下去了。他们喝了一点小酒,郑山辞说道:“范东家对收新奉县的药材有兴趣么?”
“郑大人这药材生意利润大,我们自然是感兴趣的,若是郑大人能把药材卖给我们,我们会给郑大人一个满意的价格。”
郑山辞今天只是稍略提了一下,等药材种出来了才好跟范平议价,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吃完饭后,他们就各自回去了。郑山辞等了许久的种子已经到了,树木比平时的价格要贵些,范平没找小树苗,现今这类树栽在地里就能活,到了秋季就能开花结果,这个价格郑山辞已然很满意了。
回到县衙里,郑山辞让江主簿写了告示贴在县衙外边:“随便让小吏把这则告示告知给四个大镇的镇长,让他们再告知乡里,尽快督办下去。”
“是,郑大人。”江主簿应声忙不迭去做事了。他有预感要是这次把事情做成了,就是政绩。没准儿他还能跟着郑山辞混一个政绩的名头。他是举人出身,不是没有可能再往上走。
郑山辞做的沤草肥,现今开春也能派上用场了。沤草肥是液体肥料,郑山辞写了方子,让文书贴告示贴在县衙外面,同时让工房的人开始做沤草肥,可以让不会做的乡民来这里用少量的金钱购买。
这一到开春,忙的事就多起来。津兴镇一直种粮食的事,郑山辞也在想法子。他明天就打算让戚县丞和其余的官员来谈谈津兴镇的事。津兴镇一直以本镇的粮食缴纳更多的赋税,土地严重水土流失,该换别的作物种一种了。
江主簿的告示写得直白大概的意思就是以后新奉县提倡种植梨树、枣树、柳树、杨树,这四类树结出来的果子,百姓们不必担心会没有人买,县衙都要了。提倡种植药材,种子这类都可以在县衙里低价购买,然后卖给县衙。
懂行的人一看这收的价格还比市面上贵一文钱,心里一阵发喜。他们平头百姓种什么作物,都是看着钱的,县衙愿意收了这些去,他们也不担心卖了。种了只等着钱来兜里,这真真是天大的好事。
有人不认识字的,抓了一个县学的书生来讲。
“这般说来,我们种了药材,有县衙收了,我们自己就不用去卖了。”
“这跟辣椒、大豆、芝麻一样,都是让县衙收了去,这般有县衙兜底,我还是愿意种植药材的,更何况药材的价格更高。”
“我们县里沙土地居多,本就不适合种植粮食,单单只靠津兴镇全镇种着粮食。”
“我是想种药材了,钱来得多。既是县衙的告示便能知道这是真的。”
郑山辞让县衙开的辣椒坊、榨油坊、纺织坊吸取了不少乡民进去做工,没进去的乡民皆是眼巴巴的瞅着,听着进去的乡民吹嘘。
通过这些事,郑山辞在新奉县人里俨然已经有了可信度。
正是开春,他们刚翻了家里的土地,还未曾种什么东西下去。这般花钱买了种子跟树,带回去种了。
四个大镇也有小吏分别去通知,东兴镇镇长早就等着了,立马揣了银子就去县衙里买种子。冬日里他们缺水后,今年开春工房的人就给他们找了井眼打了井。现今一听县衙的新政策,他们是头一个响应的。
三个大镇都来买了种子,只有津兴镇的人没动静。
郑山辞让工房的人再跑一趟,把沤草肥的制作方法给镇上的人演示几遍,让他们学一学。上面的人一动嘴,下面的人跑断腿。本以为郑大人只是想弄几个坊赚钱,没想到开春后就做了大动作了。
文书们脚步匆匆,戚县丞也听说了这件事,只觉得郑山辞是在瞎折腾。一想他是用的自家的钱,戚县丞的脸色更难看了。
小吏们骑马轻便的去镇上、乡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