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8(1 / 2)

加入书签

耍,他反而与湘姐儿更要好。

湘姐儿嘴里还塞着炊饼,腮帮子鼓起来一块儿,仰头冲他笑:“狗儿,狗儿,也祝你逢考必胜!”

这词儿自然是从沈渺嘴里听来的,她有样学样,听阿姊与阿兄说完,便也学来祝贺李狗儿。

“湘姐儿,狗儿和你阿兄济哥儿岁数差不多大,你得唤他李大哥儿,怎能狗儿狗儿地叫唤,实在是无礼了。”李婶娘抱着胳膊教训道,面色也不好。方才李挑子要邀济哥儿同坐车,她闻言眉毛都挑了起来,她本便是颧骨高的人,这样一横眉,让李挑子后背发凉,还剩下半截话硬生生咽了回去。

湘姐儿倒不害怕李婶娘,她歪了歪头道:“可是……是狗儿说了怎么叫都行的。”

李狗儿还点头应和:“嗯,是我说的,湘姐儿怎么叫都成。”

给李婶娘气得翻白眼,但是她自个儿子说的,她也没话了,只好催着李挑子赶紧走。

李挑子还转头看沈渺:“真不用李叔捎你们一路?”

沈渺在旁边笑着摆手:“多谢了李叔,我们打算去马行坐长车,便不搭车了。咱们也不能这样不懂事儿呢,让济哥儿坐车,您要推两个人,太辛苦了。”

李婶娘听得心里舒服了一些。沈大姐儿虽不会过日子,但好歹有点眼力见的。

于是她把目光重新放在了沈大姐儿身上,她今儿也算好生打扮了一番,梳了个如今正时新的花形包髻,布巾折叠后与彩色的丝线一同将发髻装饰出了简单的花瓣形状,身上则穿了件绣海棠花纹样的淡青对襟窄袖衫襦,底下一条粉白裙裤[注1],一双刷洗得十分干净的素面粗布鞋。

她背后背了个大箩筐,那箩筐用一块儿粗布盖住了口子,因此瞧不见里头装了什么,但看着沈大姐儿微微弯着背的姿势便知晓里头东西不轻,于是李婶娘心里有了个猜想,讶异地问道:“大姐儿,你不会打算去辟雍书院门口摆摊儿吧?”她不怕伤了济哥儿的脸面么?

沈渺坦诚地点头道:“是啊。”

她送济哥儿出城考试,便不打算来来回回了,因此今日便没法子去金梁桥上摆摊了,但沈渺是个闲不下来的,空出一日闲不挣钱简直都睡不着,于是昨个便用院子里的土窑炉提前烤了一百个桑葚花生软欧包。她准备趁济哥儿进去考试,便在国子学门口卖卖新鲜面包。

为了节约成本,沈渺做得还是全麦低油无糖配方,美名曰让汴京人民吃得健康。

早上她与济哥儿、湘姐儿也是吃这个。就算放了一晚上,这欧包早上搁进窑炉里稍热热又十分绵软了,炒香的花生碎带着浓郁的坚果味儿,也提供了一些油脂,使得吃起来不会太干燥;桑葚如今已快要过季,果贩卖得极为便宜,她全买了来,将新鲜桑葚切碎,汁水活在面团里增添上淡淡的紫色,那清新的酸甜味还能提高面包的口感和层次。

而且做这个不需要将面团揉出手膜,也不用什么整理的手法,麦粉也特意只筛了五六遍,粗面里刻意保留些许颗粒感,让这个面包吃起来还不那么无趣。她没有刻意放在温度高的地方醒面,反而用隔夜发酵的法子,便能让残存麦麸的老面口感松软得几乎入口即化。

虽说成本低廉、做工简单,但沈渺却打算卖出十二文一个的价码。

一则国子学门口今儿必然热闹非凡,能为自家孩子出资两百文考学的,家私不说阔绰也是不愁吃喝的,太便宜了人家还看不上呢;二则她特意用桑葚将欧包染成了紫色,并在中间撒上一整圈花生碎[注],烤出来紫中带着金黄,她便为其取名为“紫袍金带”大馒头。

紫袍金带,这可是官位显赫的象征,又在考试的时候卖,多吉利、寓意多好啊!

三则,她的手艺也值十二文。昨个她可是烤欧包烤到了深夜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