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9(1 / 2)
下星期再看看吧,现在稻子还没有黄到最佳的状态,下个星期再割也来得及。”
赵和曦给他看天气预报:“我就是担心割稻子的时候会碰上下雨,到时候雨水容易把谷粒打到田里,割完稻谷也不好晒。”
卿孟祝最近也在关注天气预报:“没事,反正不会下大雨,等下完雨再割也来得及,稻子不至于那么脆弱。至于晾晒,实在不行就直接用烘干机烘干。”
赵和曦看他心里有数,便不再劝说。
卿孟祝他们第一年种水稻,种出来的水稻质量却非常不错。
因为水稻种得比较稀疏,肥料又给得十分足,他们的水稻比附近的所有水稻都要大,稻秆茂盛得快跟灌木丛一样,稻粒也大,沉甸甸的稻穗快垂到水里去了。
为此,卿孟祝不得不把稻田里的水放掉了一些,让稻田里的水位下降到贴着泥土的地步。
生活在稻田里的青虾因为水位下降的关系,只能躲到稻田中的深回形沟里。
这倒方便了他们割稻子。
在割稻子之前,卿孟祝有些紧张,没法判断稻子是不是成熟到了最佳程度,还专门打电话给年辛斐等人,特地咨询了一下。
年辛斐几人都建议他在一个稻子九成熟那个区间割就行,不用太紧张,水稻的容错率还是比较高的。
卿孟祝问有经验的老农,老农们则说,稻子硬了,用牙齿咬起来的状态是嘎嘣脆的时候就可以割,黄一点割跟青一点割都行,不影响产量。
不过,最好不要等稻子黄透了才割,稻子黄透了,就意味着稻子彻底熟了,稻粒会自然脱落,到时候落到田里去,损失可就大了。
于是,过完中秋节,吃完月饼后,卿孟祝挑了个黄道吉日,带着人一起下田割稻谷。
他们割稻谷贴着稻茬割,割完稻谷再捆起来,送到田边的柴油打谷机去,将上面的稻粒敲打下来,然后再拿去进一步处理。
卿孟祝割的时候数了一下,他们家稻穗上的谷粒数量基本都有一百八十粒以上。
像他们这个品种的稻谷,稻穗上的谷粒数量在一百三到一百八粒这个区间比较常见,他们家稻穗上的谷粒那么多,已经算得上丰收了。
最重要的是,他们家的谷粒又大又圆,重量差不多是普通稻粒的两倍。
这么大粒,又这么重,五亩地的收成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卿孟祝对水稻很重视,特地让顾本树他们过来,将这些数据一一记录下来,留待明年参考。
割稻谷的时候,整片稻田上空都是清香的稻草味,不过,人站在稻田里并不舒服,因为稻芒会扎得人发痒。
卿孟祝很久没干农活干得这么痛苦了,他痛并快乐地体验着丰收,和员工们一起,弯了无数次腰,才把五亩地的稻谷收好。
他们人多,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稻谷抢收完了。
简单清理完稻谷里面的杂物之后,他们在地头称量这一次的收成。
顾本树亲自站在秤旁边记录数据:“这里总共有六千一百五十斤谷子,平均一亩地是一千二百三十斤。”
卿孟祝热得吨吨灌水,喝完水才对顾本树说道:“不错了,我们的稻谷谷粒比较大,含水量比较低,能有这个数量,算丰收了。”
顾本树:“对,水稻种的间距比较大,不过稻粒的重量又弥补了这种大间距带来的损失。看来以后也可以试一下大间距种植,大间距确实能促进丰收。”
卿孟祝摇摇头:“能不能促进暂时还不好说,我们这次用的肥料太多了,等过两天我把种植成本发你们一份,供你们参考。”
顾本树眼睛一亮:“那就太好了。”
卿孟祝原本想采用传统的办法,直接将稻谷放到太阳底下晒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