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4(2 / 2)

加入书签

现在他们也会将虫尸收集起来,送到顾本树他们那边去。

只是收集的范围太窄了,都在他们田里或者新租的田里收集,收来收去也都是那几种。

可能正是因为样本过少,很多还重复,所以他们在寻找能杀虫的陌生芽孢杆菌上一直没什么进展。

要是大范围收集虫尸,可能就不一样了。

很多种植户都能在田里找到死虫,他们要是收购,应该能收到一批。

卿孟祝越想越激动,开始在下面拿手机给明春晰跟赵和曦发信息,说了他的想法。

过了一会,明春晰先回复,说可以试试这个办法。

赵和曦则傍晚直接来他们家,表示赞同这个主意。

赵和曦:“我们要怎么收集?直接在微信群里问谁家有死虫?”

卿孟祝否决了这个提议:“我们在村里收集的死虫已经够多了,起码要在镇上收集,多收几个村的死虫。”

赵和曦:“那就去镇上摆摊,二十一斤、三十一斤那样,应该也会有人来卖。”

明春晰:“还得先明确死虫的类型,最好只收感染而死的死虫。要是混进去许多健康的虫,顾本树那边的工作量会大很多,还会做很多无用功。”

卿孟祝听到这里,干脆说道:“要不然将顾本树叫来,让他自己挑要什么样的死虫?也别多少一斤了,直接多少一只,一块两块都行。”

赵和曦兴奋道:“我觉得可以,我去问问顾本树。”

顾本树完全不介意上班的时候出来赶集摆摊——赶集可比上班好玩多了。

于是,赵和曦就拉着顾本树在镇上的大集里摆了个摊子,旁边立着两个立牌,上面高清打印出了各种感染而死的幼虫图片。

这些幼虫图片都是鳞翅目的幼虫,比如玉米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等,也都是田里常见的害虫。

他们以两元一只的价格收死虫,收不收由顾本树决定。

顾本树作为一个昆虫病毒流行病学的专家,看惯了各种各样的虫尸,只看一眼就知道死虫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正好在这个环节做个初步的筛选。

两元一只的虫子价格不算低。

很快他们摊子前就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不感兴趣地摇头走了,也有些人让他们等会,说早上还见过虫子,现在就去田里收集。

顾本树他们在摊子前等着,等上午十一点多的时候,陆续有人拿着虫尸过来卖。

他们分辨着虫尸,付钱付得很爽快。

刚开始时,他们只想收鳞翅目的虫尸,后面顾本树发现,一些直翅目的幼虫,也就是它们的若虫也很有意思,还有缨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的虫子,也都有研究价值,于是来一只算一只,通通收了。

等下午五点多收摊的时候,他们已经收到了三千多块钱的虫子,标本盒装了老高一摞。

赵和曦感觉不可思议:“大家可真积极呀!”

顾本树抱着装有虫子的标本盒,一本满足:“是啊,你说我以前怎么没想出这种收虫尸的办法?真有意思。”

赵和曦开车带他回公司:“你们以前怎么找虫尸?”

顾本树:“自己去野外采集或者找别的公司订购,大多数时候收到的材料都没什么意思。”

赵和曦:“还是我们公司好玩吧?”

顾本树看他一眼:“好玩是好玩,接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