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45(1 / 2)

加入书签

事情说三遍!

151楼:当时生物学还没发展起来,近亲结婚那叫亲上加亲,後来小小苏推行三代内近亲不能结婚估计就是因为这个。

152楼:要麽就是他是穿越的。

153楼:也有可能二者兼有。

154楼:也可能是当时的医学发展到了那种程度,加上小小苏顺水推舟才严令禁止。不是说眉州那边的风俗就是亲上加亲吗?他用朝廷律令来压地方习俗,肯定朝廷律令说了算。

155楼:也是,宋朝没有生物学,但是宋朝的医学发达的很,几代君臣对医术都很重视。朝廷下令太医院将古医书和很多来自民间的医方进行整理校正然後印发府州军监让民间大夫能花钱购买,咱传统医学就是那时候形成的体系。也可能是哪个名医发现近亲联姻生出来的小孩儿有问题的概率高就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之後把结论报给官府,官府再派太医院继续研究,研究完之後发现近亲联姻的确没好处,于是下令禁止近亲联姻。逻辑通。

156楼:是这个道理。

157楼: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进展似乎有点快,古代医学进入迅速发展期是在神宗朝後期,朝廷下令禁止近亲结婚是神宗朝中期,这个时间对不上。

158楼:也不一定,万一他们研究的飞快呢?

159楼:毕竟那个年代近亲结婚的多,很容易就能找到样本,他们的样本数量足够多,结果出来的自然快。

160楼:当时的近亲结婚虽然多,但是婴儿的夭折率也高,谁知道小孩子到底是因为近亲结婚出问题还是其他原因?

161楼:楼上说的也有道理,要不你们先辩论一番看看到底谁的结论更站得住脚?

162楼:……

163楼:……

164楼:这题过,下一题。

165楼:别啊,我还等着看大佬们引经据典呢。

166楼:楼上是不是新来的?虽然历史相关都要根据史料记载来判断真假,但是你推是个例外,你推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引经据典的较真,因为计较起来十成十会自相矛盾,而且很多时候连逻辑都无法自洽。

167楼:是的,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较真没好处。

168楼:当然,该较真的时候还是得较真,不过那是留给专业人士的活儿,咱们这些看热闹的就别一条死路走到黑了。

169楼:习惯就好习惯就好,因为相关史料自相矛盾,不知道多少学界大佬铩羽而归,所以大佬们对他是又爱又恨[磨牙]。

170楼:苏子安!你害人不浅!

第304章

*

为避免唐末五代武将夺权乱政的故事重演,大宋建国後崇文抑武,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政策来笼络文臣。

朝廷不抑兼并,权贵宗亲肆意圈地,军队在战事中屡次失利,岁赐岁币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至宋仁宗执政後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皇帝在改革呼声的推动下终于“专业欲更天下弊事”。

庆历三年,西北边事稍宁,仁宗皇帝召范仲淹、韩琦回京,又提拔擢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

八月,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九月,召范仲淹、富弼殿中奏对,责令条奏政事,范、富二人随即提出十项改革主张,谏官欧阳修等皆上疏言事,仁宗多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全国。

庆历四年,新政推行,朝堂恩荫减少、磨勘严密,毁谤新政之言论日益增多,朋党之论甚嚣尘上。

范仲淹等以天下为己任,群小不便之,毁言日闻。

庆历五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罢参知政事,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同日,富弼罢枢密副使,出知郓州、兼京东西路安抚。

二月初四,罢磨勘新法、任子新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