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35(1 / 2)

加入书签

能百战百胜还好,打了胜仗到哪儿都是夸,但是再厉害的将领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西夏朝廷在他们战事失利时太不给面子,还想把他们部落的壮丁调去别处交给别的将领,几番刺激之下部落首领们就不想干了。

西夏小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他们就叛过一次,当时是被梁乙埋用高官厚禄哄了回去,但是梁氏是出了名的说的好听,再加上这几年大宋在沿边的招抚战略太吸引人,横山那几个部落想造反也正常。

联合大宋直取夏州、灵州,有切实的功劳在,到时候提归附也好谈条件。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朝中诸臣只在乎他们现在能不能扰乱银州。

豺虎非自相搏,未易取也;痈疽非自溃,未易攻也。

孤军深入风险太高,粮道也太容易被截断,大军压境是下下策,最好还是西夏乱成一团後大宋派兵前去接手。

还有就是,请大宋出兵的借口可以看看禹藏花麻,看看人家是怎麽说的。

他们大宋是礼仪之邦,出兵也要出的名正言顺,不能叫联合起来攻城略地,那样显得他们大宋太不友好。

朝中官员对不通教化的番人指指点点,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死要面子,但是这时候的死要面子在皇帝眼里却顺眼很多。

只要对大宋有利,爱面子也不是坏事。

……

两天後,来自盐州的传令兵再次飞驰入京。

这次送来的不是西夏内乱的情报,而是兴庆府暗探和六扇门合作送出来的小皇帝的求救信。

还是咬破手指写的血书。

血渍呼啦的信纸足足五六张,每一张都写满了字,字里行间都是小皇帝对母族的不满以及对大宋天兵的期待。

——爹!危!救救我!

第258章

*

西夏建国至今已有三十年,不管李元昊当年多嚣张都改变不了他们要在大宋和辽国面前低头。

大宋不承认西夏国主的皇帝之位,西夏国主就只是国主称不得帝。

以前西夏国力强盛可以不在乎大宋的看法,现在西夏生乱,不管执掌朝堂的是哪方势力都得和宋辽交好。

李继迁临死之时要保住多年奋斗的成果,叮嘱其子李德明必须和大宋交好,不管心里怎麽想,至少明面上要得到大宋的册封。

——一表不听,则再表,虽累百表,不得请,不止也。

和大宋打好关系需要伏低做小,和辽国打好关系更简单,娶个辽国公主就行。

虽然都知道所谓的打好关系只是表面关系,但是表面关系好也能给党项争取足够多的发展时间。

大宋一直想把野心勃勃的党项人摁下去,奈何当时西北各州在和党项人的作战中败多胜少,朝廷只能捏着鼻子对他们进行册封。

这些年西军强盛,西夏也显出颓势,大宋要收复西北的态度很坚定,所以西夏和辽国的关系越发紧密。

可惜辽国皇帝不思进取沉溺于寻欢作乐,不然大宋也没法全力发展西军。

宗主国可以干涉附属国内政,虽然大宋不常用这个权力,一般情况下也用不上,但是真到用上的时候也有。

比如现在,西夏小皇帝求大宋为他做主,这比十二个监军司的都统军同时找大宋求助还有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