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9(1 / 2)
将人燎脱皮的时候,靠天吃饭的百姓终于绝望。
西夏经常有饥荒,但是饥荒是因为可供开垦的土地不够多,粮食産量也不够高,牧马放羊都需要土地粮食,这才年年闹饥荒。
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不是说着玩儿的,灵州位于黄河与浦洛河交汇处,天然占据山河之险,只要黄河不干灵州就不会缺水。
但是一旦连灵州都出现旱情,其他地方十有八九要严重到颗粒无收。
西北少五谷,百姓多以大麦、荜豆、青麻子为食,正经粮食要紧着军中用,若是大麦、荜豆这些也不够吃,百姓就只能上山下河找能吃的野菜鱼虾果腹。
天灾难料,官府对赈济也不上心,百姓平时的时候已经足够艰难,遇到灾年无以为生只有死路一条。
灵州物産丰饶,自汉唐来便是西北最繁华的城池之一,如今也是西夏少有的人口超过二十万的大城,中原城池有的东西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
勾栏瓦舍里,讲三国的说书先生悄无声息增多。
要讲三国,就要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讲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讲百姓走投无路唯有揭竿而起方能有一线生机。
可惜番邦部落尊崇贵族,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不然说书先生的话本子还能再多些素材。
不过偏远地区的百姓没有经历过京城那样密集的文化轰炸,东汉末年那段历史够他们听了。
能去勾栏瓦舍的百姓大多家境殷实,对走投无路无以为生这种词感触不深,但是谁家都有几个穷亲戚,平时谈天唠嗑提到外面那些靠天吃饭的部落也会有感而发感慨万分。
中原朝廷在灾年时会赈济灾民,他们的朝廷却没那麽好心,越是灾年越折腾人。
“今年年景不好,如果旱情蔓延到灵州,上头的贵族大人收不够粮食肯定还要加重赋税。”
“听说皇上要在灵州设御庄、御仓,希望不要设到我老家那边。”
“哪是皇上要设,皇上才多大点儿他懂什麽,都是太後和国相的意思。”
“别管是谁的意思,反正御庄、御仓别设在我老家。”
“也别设在我老家。”
“我家也不要。”
一群人对皇帝的御庄、御仓嫌弃的不要不要的,然而御庄、御仓要设到他们老家他们也没办法。
人倒霉了喝水都塞牙缝,真到那时候也只能想法子让被波及到的亲戚朋友搬家。
划到御庄里的田地都是皇帝的,他们大夏有律法规定,所有的山川土地水源沟渠等都属于国君所有,让百姓种那是国君大度,不让百姓种百姓也不能有怨言。
皇帝可以随意设皇庄,大贵族也能想法子侵占良田。
不光侵占西夏境内的良田,不属于西夏的良田也照抢不误。
早年间国相没藏讹庞看屈野河西边土地肥沃适合种田,也不管那是宋国的地盘上去就派兵过去耕种,辛辛苦苦更了半季,临到收割了被宋人噼里啪啦一通胖揍赶了回来。
这些年宋人越发强势,大贵族们不敢再随便抢宋人的田地,他们国内的日子就越发难过。
唉,总得有地方给大贵族们抢啊。
隔壁桌上,行商打扮的中年人唏嘘不已,“我去年去了趟宋国东京,路上遇到几个进京告御状的人,那些人说乡间富户勾结大官占了他们的田,他们要去京城找皇帝给他们做主。”
旁边那些人下意识转过身来,“啊?还能找皇帝做主?皇帝还能给他们做主?”
“当然,皇帝不光派人去查案,还把欺压百姓的大官和鱼肉乡里的富户都处置了。”行商眨眨眼,“开封有个包青天,你们不会连这话都没听过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