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17(1 / 2)

加入书签

把命丢在战场上,上头一句话也能把他们的功劳全部抹掉。

想要得到公平必须往上爬,想要往上爬……只能读书。

苍天啊,为什麽要这麽欺负他们习武之人?

苏景殊拍拍徒弟的肩膀,很想说“生不逢时”不是这麽用的,但是看傻小子已经被刺激到两眼无神,还是决定暂时放过他。

孩子不爱学习没关系,除了极少部分有自制力的小孩儿,天底下绝大部分孩子都不爱学习。

小姚同学不叫生不逢时,他是生逢其时正好赶上好时候。

武举的文化课考的很基础,毕竟是选拔武将的考试,也不能指望他们和文进士一样博览群书。

以前武将想争夺话语权只能和读书人一起挤文举,大宋文人别的不提,考试水平绝对对得起十年寒窗苦读,所以武将家中子弟经常一考一个不吱声。

偶尔出个考中进士的人才,回头一看,哦,人家祖上出过大儒,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泥腿子出身。

武举虽然录取人数少,但是好歹是习武之人之间的竞争,就算文采比不过正统文人,被录取之後也能有个进士出身。

管他文进士还是武进士,是个进士就行。

暗自伤心的小姚同学被他们家老师赶回去调整心情,他很想找他爹哭诉,但是这种事情让他爹知道他爹只会带着烤全羊来感谢老师费心,想想所有人都开心的吃着喷香的烤羊肉只有他自己食不知味的场面……

算了,还是别去找罪受了。

苏景殊摇摇头,身在福中不知福,等将来进入朝堂就知道进士身份有多重要了。

学生的学习进度要抓,百姓的教育也得抓。

仓禀食而知荣辱,盐州百姓几十年来缺衣少食,识字率低到令人发指。

州城官学早已废弃,私家学堂只有少部分殷实人家上得起,即便如此先生教的也都是些最基础的背书识字,再想深入学习就得去兴庆府。

党项贵族把持书籍传播,很多大宋境内随手都能买到的书本在这边可能找遍州城都找不到。

防御工事的建设计划已经完成,重建官学迫在眉睫。

盐州人口少物资匮乏,指望短时间内做出成绩不太可能,科举考试先往後拍,现在最重要的是扫盲。

先普及基础教育,然後再说科举的事儿。

官学的学生有补助,只要孩子上学带来的利益比在家放羊干家务多,自会有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学堂。

孩子可以送去学堂,大人却不行,盐州百姓大多家无余粮,每天从早忙到晚干活的时间还不够,让他们腾出时间去学习认字实在是强人所难。

好在盐州上任刺史死的仓促,政权交接的也迅速,城里的高门大户在政权变动时没来得及跑,各衙门搜刮来的钱财也没来得及转移,盐州府库目前肥的流油,可以分出一部分钱财用来搞教育。

只是搞教育需要一直往里投钱,养兵、修筑堡寨也都要钱,盐州这情况至少三年不能按照正常情况找百姓收税,财政只出不进根本支撑不住。

商税?商税似乎更靠不住。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诶,发愁。

不行,得想办法搞钱。

苏知州揉揉脑袋,心道一把手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

军政民政一把抓,累死他他也没法面面俱到。

王韶在新收复的地盘上设榷场来吸引商贾,盐州可以学,但是又感觉没什麽必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