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8(1 / 2)
就教他和他哥不要轻信番邦,打仗时能杀尽杀,尽量不给他们留投降的机会。
西夏兵降了又叛的例子太多,军中粮饷本就不多,好吃好喝喂饱了再回来打他们未免太过分,不如直接不受降。
咳咳,这种私底下的小技巧不能放到明面上,不然会被弹劾,总之就是边地各军都不乐意接收西夏降兵。
和西夏降兵相比,他们宁愿接纳主动来投的党项部族。
没打过仗的普通百姓还好,西夏那边十年九旱,种地连温饱都没法保证,举族搬迁到大宋境内大多都能安心耕种。
而那些招降来的士兵,啧,他都不想说。
大宋的西北边地很贫瘠,西夏境内的绝大部分地方比大宋的西北更加贫瘠,西夏李氏成天琢磨攻打大宋不光是为了野心,还因为国内太穷不得不靠劫掠大宋来生活。
衆所周知,在西夏当兵是没有军饷的。
西夏兵想拿到钱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抢。
打胜仗就有钱粮可抢,打败仗就死,全看运道好不好。
本来是要麽抢的盆满钵满要麽死,大宋愿意以丰厚的俸禄接纳西夏的士兵後情况就变了,那些不要脸的家夥打了败仗就投降,安分不了几天又结伴出逃,还是带着从大宋领到的军饷补贴出逃。
要不要脸啊?要不要脸啊!
小姚同学对非常不喜欢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所以他从小就是他爹的坚实拥趸。
面对西夏军应杀尽杀,压根不给他们投降的机会。
他知道大部分士兵当兵都不是自愿的,但是不妨碍他谴责西夏降兵连吃带拿还反插一刀的行为。
“举族而迁没有牵挂可以安心留在大宋,士兵还有家人留在西夏境内,会找机会逃回西夏也可以理解。”苏景殊说道,“如果你投降敌国在敌国吃香喝辣,你爹你哥你叔都在家等你回来,甚至还有被朝廷问罪的风险,你能放心一直留在敌营?”
“不能。”小姚同学撇撇嘴,“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当降兵。”
他死就死了,战死沙场好歹能留下个好名声,要是传出去西军姚家出了个投降西夏的孬种,他全家都没法擡起头做人。
苏景殊摇摇头,“西夏自有国情在,寻常士兵和出身将门的将领不一样,影响他们做决定的更多是家眷的生存而非名声。”
姚古搓搓下巴,“所以?”
苏景殊捏紧拳头,“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逃走之後想法子把家眷也迁过来而不是捞一把就跑。”
而且只有大宋这样家大业大的国家可以这麽干,西夏贫瘠养不起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连这麽干的资格都没有。
树挪死人挪活,一个人归降安不下心,全家全族全部落都迁过来总行了吧。
只要有想法,西夏朝廷管的再严也挡不住百姓搬迁。
姚古歪歪脑袋,感觉不太可能,“愿意归附大宋的都是活不下去的,就拿荔原堡的番邦部落来说,要不是当初蔡大人招他们到这儿来耕种屯田,他们活过那年冬天的可能性都不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