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54(1 / 2)

加入书签

蔡大人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在特别偏远的堡寨种点果实在地底下的作物,果实埋在地里,就算地面有马蹄踩踏也无妨。

至于西夏人在运粮道路上劫掠,根本就是防不胜防啊。

不行,还是得想办法把西夏灭掉,旁边住了群强盗实在太耽误他们种地。

苏景殊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庆州所有堡寨的情况摸了个遍儿,越看越觉得西夏不能留,那麽多开垦好的地和那麽多没来得及开垦的地,全都种上高産的粮种能让整个西北都失去饿死这个死法。

夜幕降临,各营将士回营休息,堡寨只留巡逻的士兵。

狄青看着面前转了一圈又一圈的机宜大人,感觉这小子不应该到经略司,他应该直接去转运使管屯田。

不愧是司农寺出来的官,谈起农事比谈起军事还火爆。

出去随便拉个人都想把西夏灭掉,奈何灭国之战不好打,他们只能一等再等,等到朝廷觉得可以打了再动手。

苏景殊结束他的长篇大论,双手拍在桌子上作最後的总结,“只要每座堡寨都配上足够多的火器,再把屯田的范围往前推到沙漠附近,灭夏指日可待!”

狄青叹了口气,“行了,趁西夏的先头部队还没打过来赶紧去睡觉,过些天想睡都没机会睡。”

仗还没开始打他们这边就先气疯了一个,过几天打起来可怎麽好哦。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回到给他安排的房间也睡不着,拿出根据各堡寨情况画出来的地图继续琢磨。

堡寨没法阻挡西夏大军,屯田也容易被西夏骚扰破坏,如此情况下大宋依旧锲而不舍的增加堡寨的数量只能说明得到的好处比坏处更多。

和海岸线之外十二海里都属于国家领海差不多,大宋默认堡寨附近的人口、土地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大宋,且这个“附近”并不是具体数值,是大是小全看当地堡寨的本事。

西夏不同意也没用,大宋修建堡寨就等于自动宣布以上规定。

也就是说,堡寨在军事上没啥大用,但是在和西夏争夺人口和土地资源上起了大用处,只要有堡寨就能逐步控制沿边的羌戎蕃部,等屯田耕种走上正规,大宋的国土就能自动向外扩张。

堡寨是地盘属于大宋的标志,同样也是边防粮食补给的重要地点,虽然没法阻挡也没法抵挡西夏的攻势,但是该建还是得建。

留守堡寨的禁军、厢军加上招募的弓箭手以及弓箭手的家眷,小小的堡寨就是小小的城池,不光可以自给自足,还能运粮给其他不事生産的军队。

为了挡住西夏的破坏,也为了能成功运粮给友军,各堡寨除了驻军外还有大量民兵弓箭手,有些堡寨甚至只有战时打仗平时种田的弓箭手负责驻守。

党项是游牧民族,骑兵来去如风,步兵对上骑兵太吃亏,只能在远程兵种上下功夫。

堡寨外面都建有四五米高的土石墙保护田地,要是城墙上隔一段距离放一挺机枪,敌人从哪个方向来都能全突突了。

就是造枪太难了。

军器监的技术人员研究过火铳,形状外观是对的,就是用起来故障太多,卡壳、卡弹、哑火、炸膛、枪杆断裂等等等等,只有想不到没有见不到。

要是火铳上安个故障报警器,它能从天黑叫到天亮。

在新式火器的稳定性和威力超过现有的弓弩之前,军中不会更换武器,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出现突突突突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