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9(2 / 2)
钱来钱来钱来,钱从四面八方来。
不过襄阳王攒了几十年的家底一下子把国库填的满满当当,柴世子那儿却没搜出来多少金银。
策反官员需要钱,有胆子跟他干的各个都是无底洞,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打点官场上的官员了,真正用来招兵买马的反而没有多少。
难怪要拉襄阳王入夥,柴世子要是有襄阳王的身份,估计仁宗皇帝在位时就会直接造反。
苏景殊翻出纸笔写回信,柴世子的钱大部分都用来打点官场上的官员,朝廷也不用客气,顺着他打点的名单抄家就行,八成抄出来的银钱比襄阳王那儿扒拉出来的还多。
最快的发家致富之法——抄家。
也就是他们关系好,关系不够铁都不告诉他。
小小苏手速飞快的写信,写完关于抄家的小心得,然後就是他这些天过的有多充实。
自从许大人自带班底上任,苏通判终于能腾出时间去地方微服私访。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研究卷宗没法真正熟悉登州,登州到底穷成什麽样得亲眼看到心里才有底,所以许遵刚到登州没几天他就带着左膀右臂去底下县里溜达去了。
入冬之後再出门不方便,秋天不冷不热,正是出门的好时机。
他都打听好了,登州沿海秋天最适合出门,冬春两季风大的能把人吹上天,那时候出门是自己找罪受。
不过就算秋高气爽适合出行,这些天也把他累的够呛,有时候跑的远了来不及回州城就在县里找客栈住,洗漱之後沾床就睡不是梦。
辛苦是有价值的,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登州境内两个望县一个中县一个紧县的情况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就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卷宗上记载的和亲眼看到的就是不一样。
还有那些煮盐为业的竈户,不是亲眼所见都不敢相信他们的日子有多艰难。
这麽说吧,跟他同去微服私访的白五爷都想自掏腰包来救济那些家里煮盐却吃不起盐的可怜百姓了。
官盐卖不出去,百姓买不起盐,私盐遍地都是。
他们走遍四县,每个县都是这种情况,如此一来就不能说是百姓或者商贾的问题,只能说朝廷的政策有问题。
唔,这事儿他还没来得及写奏疏上报官家,小金大腿也别透露,等登州这边正式给朝廷汇报情况时时再和官家一起商量怎麽办就行。
好友间的通信不说政事,官家明鉴,他和太子殿下是单纯的私交,绝对不是结党营私。
回归正题,登州境内四个县的优劣他都写在了小本本上,等许大人微服私访回来就能一起商量怎麽改善登州百姓的生活水平。
幸好登州只有四个县,换成别的有十几个县的州,他转悠到明年春天都不一定能转悠过来完。
悄悄说一句,他觉得许大人那样大张旗鼓的去地方巡视不叫微服私访,最後访出来的结果应该没他亲眼看到的准。
不过许大人身边没有白五爷这样的强力护卫,贸然微服私访可能会被地头蛇欺负,要是知州微服私访被地头蛇欺负还得靠州衙派人才能把人救出来那就搞笑了。
感谢白五爷,双手合十。
小金大腿有事出门一定要带足侍卫,虽然不是所有的侍卫都是白五爷,但是他们还可以以量取胜,出门带上一二十个膀大腰圆的侍卫,地头蛇见他们这麽大的阵势也不敢往上凑。
不是他夸张,而是这年头外面真的不安稳。
世道不太平,强人出没的地方太多,像登州这样百姓活不下去只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