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0(1 / 2)

加入书签

大郎听的也是头疼不已,“爹,你把那些说王伦好的都记住,眼睛没用可以扔掉,胡说八道都能写那麽多字,纯属浪费笔墨。”

官家叹了口气,“夸王伦清廉的和弹劾王伦欺压百姓的对半分,大哥儿,你觉得大宋的朝堂还有救吗?”

连骁雄军指挥使都能上奏说带领灾民入京的义士胡大海是以武犯禁的绿林中人,他身边还有放心能用的人吗?

胡大海一介草民,昨天傍晚才抵达京城,今天白天就被骗出寺庙丢了性命,骁雄军指挥使短短一天就能查出胡大海的底细也是有能耐。

骁雄军是骑兵,骑兵指挥使掺和了进去,侍卫司的步兵雄武军和这事儿有关吗?

再往上捋一捋,殿前都指挥使知情吗?

他还能指挥的动禁军吗?

赵大郎:……

他能说他老早就觉得大宋没救了吗?

“爹,凑活着干得了。”太子殿下已经经历过很多打击,他感觉他现在比他爹看得开,“京城等着补缺的官员多得很,您把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全部黜落,把腾出来的位置让给那些补缺的人。那些人苦等多年,总不能刚当上官就开始贪污受贿吧?”

大宋的读书人那麽多,每届科举都有三四百四五百进士,那麽多的後备军等着任命,什麽时候都不会缺人。

要是觉得那些人有本事的话,随便挑个偏远恶州让他们去发挥余热,只要爹爹狠得下心,肯定有法子处置那些贪官污吏。

要是让他来处置,一个二个的都得依律问罪,该杀杀该贬贬,别说什麽大宋不杀读书人,他这儿没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

要是读个书就能当免死金牌,天下还不得乱了套?

杀!应杀尽杀!一个不留!

凶残.jpg

官家:……

谁?谁带歪了他温和有礼的大儿子?

赵大郎走上前,看着他爹面前分成两份的奏疏苦口婆心的劝,“爹,听我的,咱大宋不缺干活的人。”

“儿子,一下子处决那麽多文臣,你爹我的皇位就真的坐不稳了。”赵曙拍拍儿子的脑袋瓜,他何尝不想把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全部踢出朝堂,可是不行,他得以大局为重。

本朝开国时为了避开前朝武将割据的弊端拼命擡高读书人的地位,士大夫的地位被架的太高,现在想把他们拉下来难于上青天。

文相公在皇帝面前都敢说“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士大夫的权势太大是能架空皇权的,他这个皇帝虽说没有被架空,但是遇到大事必须得和朝中大臣商量才行。

诸位相公的确为国为民,可他们的立场注定不会让他们作出有损士大夫利益的事情。

大宋开国至今,历经四位皇帝才将士大夫的地位擡高到今天这般,他要是上来就该杀杀该贬贬,信不信朝中剩下半数也会立刻转投襄阳王?

他这皇位本就是朝臣逼着仁宗皇帝立储才得来的,再不情愿也没法随心所欲。

赵顼了解他爹的处境,了解也挡不住他叹气,“难道就真的任由那些人颠倒黑白胡作非为?”

“不会,你爹我也不是吃干饭的。”官家眯了眯眼睛,“不管这些官员知不知道王伦勾结襄阳王,他们上疏给王伦歌功颂德就已经和这事儿有所牵连,这些奏疏到最後都是证据,大宋还有很大一片蛮区缺人治理呢。”

蛮区不好治理,派去的官员稍有不慎甚至会把性命丢在那儿,他舍不得让那些有本事还一心为民的官员去太危险的地方,这些有本事但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的最适合去开荒。

死就死了,死在山野乡民手里还让他免受“杀士大夫”的恶名。

活着撑到任期结束也行,天底下那麽多名义上归顺大宋实际上却不听官府管辖的地方多了去了,怎麽着也足够他们待到死。

要是任期内将地方治理的很好那就更没问题了,怎麽看都是朝廷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