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5(2 / 2)

加入书签

赵曙笑吟吟的看着足足四百多个青年才俊,他的运气的确不错,这场的进士年纪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春闱的试卷他已经看过,都是学问紮实才学渊博的栋梁之材。

年轻好啊,年轻才有干劲儿。

同样年轻的官家温声鼓励了考生几句,然後不紧不慢的点人,“哪位是苏景殊?”

苏小郎:……

赵大郎:……

其他考官:……

您现在装不认识是不是有点晚?

苏景殊尴尬的上前一步,假装他们之前真的没有见过,“学生苏景殊,见过官家。”

赵曙看着生机勃勃宛如春雨滋润下奋力生长的小白杨的苏家小郎,眸中笑意更深,“先是解元,再是省元,小郎可有信心三元及第?”

旁边人听见这话表情都变得古怪,官家,您可长点心吧,称呼暴露了。

苏小郎顶着衆人的或惊讶或艳羡的目光,挺直腰杆大声回道,“回官家的话,有!”

官家都问出口了,这时候说没有不叫谦虚,叫犯傻。

赵曙满意的让他回去,然後继续点人,“哪位是章惇?”

和苏景殊隔了三个位子的章惇上前一步,不用特意假装,他和官家之前的确没有见过,“学生章惇,见过官家。”

赵大郎听着他爹挨个点名,越听越觉得不对劲。

被点出来的都是小报上的常客,他爹私底下都看了些什麽乱七八糟的东西?

当皇帝就要勤于政务,怎麽能浪费时间去看那些乱七八糟的娱乐小报呢?

指指点点.jpg

官家第一次当殿试的主考官,看新科进士的眼神甚是慈爱,和鸡妈妈看刚孵出来的小鸡崽一样,怎麽看怎麽喜欢。

一个个的都是好苗子,培养好了都是大宋的栋梁啊。

好在很快到殿试的时间,没让他把四百多个新科进士挨个儿点过来一遍。

考生们依次落座,殿试题目诗、赋、论各一道,题目是官家亲自拟的,比春闱的题目还要明显。

诗题《题水战诗》,赋题《桥梁渡长江赋》,论题《文武之道何先论》。

无一例外,全是以前殿试考过的题。

诗赋都是刚开国时太祖皇帝出过的题,这还没什麽,没谁规定太祖皇帝出过的题後面不能继续出。

可最後这道《文武之道何先论》,嘶,官家,您的地图有点短啊。

《文武之道何先论》,这是真宗皇帝景德二年的殿试题目,而景德元年的冬天,宋辽签订澶渊之盟。

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真宗皇帝在景德元年和辽国签订合约,但是他少年时却以好战而被太祖皇帝喜爱。

他是大宋的第三位君主,按理说王朝的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