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9(2 / 2)

加入书签

“景哥儿,你说我考不上怎麽办?要是秋闱不过,我有何颜面面对中牟的父老乡亲?”

“要不我不读书了吧,回家和我哥一起做生意,虽然我以前没显出来经商的天赋,但是我哥是个经商的天才,没道理他亲弟弟我就没有天赋,所以我肯定是个还没有激发出天赋的经商天才。”

“我现在去回家接手家里的生意,会忽然把我的经商天赋激发出来吗?”

“秋闱好可怕,景哥儿,你怎麽不慌啊?”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苏景殊目着脸看着已经开始胡说八道的室友,“你都慌成这样了,我再慌显得很傻。”

这家夥的文章写的四平八稳,每次都能稳稳占据中游,这有什麽好慌的?

在乙班的时候是中游,到甲班还是中游,没准儿科举考试还是中游,这本事很牛的好吧。

周青松收拾行囊,还是感觉心慌慌,“不行,我得去找个算命先生算一卦。”

苏景殊:???

“不至于吧?”

周青松握紧拳头,“非常至于,不然我会紧张到睡不着觉。”

苏景殊叹了口气,好吧,那就去算个命,正好他也去算算。

还、还怪紧张的。

“青松兄,算命先生算的好你就相信,算的不好你就当他们在胡说八道,知道了吗?”小小苏为了安抚同窗也是操碎了心,“这样,你跟我走,我给你找个靠谱的算命先生。”

……

开封府,公孙先生看着面前两个即将参加秋闱考试的太学生,嘴角微抽。

虽然他跟包大人微服私访的时候经常扮成算命先生,但是他真的不是算命先生。

第106章

*

公孙策身上没有功名,但也是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只是屡试不第,又恰好遇到包拯这样值得他跟随的好官,这才以幕僚的身份跟在包拯身边当师爷。

屡试不第不能说明什麽,天下满腹经纶却考不中进士的读书人多的很,没有功名也不妨碍他和包大人一起为民做主。

巧了,公孙先生当年读书时主治《周易》,而四书五经之中,《周易》早年的确被视作占筮之书,他出门在外扮做算命先生也和主治《周易》有关。

《周易》分经部和传部,经部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传部是儒家对经部经文的注解以及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看法。

通俗点讲,就是算命的。

读书人四书五经都要学,多多少少都有涉猎,只是不主治哪一经会没那麽精通而已。

科举之前求神拜佛的很多,来找算命先生算命的还真是头一次见。

公孙策脾气好,抗不住苏小郎的软磨硬泡,打水净手然後拿出几个铜钱给他们算一卦,“先说好,不管结果怎样都不许当真。”

苏景殊小鸡啄米般点头,“先生尽管算,不管算出来什麽只挑好的说就行。”

结果是好的那就皆大欢喜,结果不好就不用实话实说了,随便编几句糊弄糊弄他们就行。

他和青松兄的本经都不是《周易》,先生糊弄他们他们也听不出来。

公孙策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