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1 / 2)
看除了西夏哪个都不好灭,这可是千挑万选的独苗苗,狄大元帅不心动?
狄青:……
感觉几位相公走早了。
朝廷能保证粮草的话他倒是不介意带兵打仗,或者说,他求之不得。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朝廷没法保证出征的大军不会在外面饿肚子。
他在西北守关的时候都经常等不到粮草,出征能有及时的粮草供应才怪。
不是他对官家没有信心,是他对大宋没有信心。
官家睁开眼睛看看,朝会上的大臣有几个像是能支持打仗的?
别怪他说的难听,他觉得就现在朝中的氛围,就算他们能不动刀兵的将燕云十六州收回来,照样有人会有人不愿意接收。
那些狗东西跪了那麽多年,早就站不起来了。
赵曙看狄青的表情不太对,干脆利落的收起舆图,然後温温柔柔坐回书案後面,“刚才都是朕的胡言乱语,军制尚未改动,国库暂且拿不出足够的粮草来供将军征战。”
狄青愣了一下,然後目光灼灼看过去,“改动军制?”
赵曙点点头,“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弊大于利,几位相公已经着手起草如何改动,狄将军回来的巧,过些天就能看到他们在朝会上吵的不可开交。”
狄青紧张的捏捏拳头,不太确定的问道,“官家,相公们是朝着好的方向改的吧?”
赵曙也不敢保证,“这得看相公们的意思。”
他登基还不到一年,很多事情让他做主他也不敢做主,何况改动军制这种大事,相公们吵不出个子丑寅卯他想做主也没办法做主。
唉,他之前只是个多灾多难的宗室子,这些他真的没学过。
狄青:……
相公们会吵架,也就是说他们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
韩相公的态度他知道,好歹是带过兵的相公,不至于往坏的地方改。
文相公的态度从刚才的事情中也能看出来,十有八九要继续打压武将,对朝廷而言是好是坏他说不准,但是对身为武将的他来说绝对是坏事。
第94章
*
赵曙是个新手皇帝,他知道他很新,所以朝堂上的各种事情都是听的多说的少,生怕哪句话说错了会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大宋更加飘摇。
他是个新手皇帝,大臣却不是新手大臣,仁宗皇帝在位时都能稳住情况,他怎麽着也不能比仁宗皇帝更差劲。
家里的臭小子成天拉着他问东问西,一会儿是为什麽大宋境内的劫匪那麽多,一会儿是为什麽西夏辽国老来打他们,一会儿大宋的军队为什麽谁都打不过,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些他能答,有些就算知道怎麽答也没法答。
大宋各种军队中兵卒几十上百万,为什麽民间还有剿灭不完的造反起义?为什麽老吃败仗?为什麽西夏和辽国都把他们当成待宰的肥羊?
十几岁的小家夥正是异想天开的时候,总不能一层遮羞布都不留。
虽然造成问题的不是他,但是他也知道丢人。
小孩子的问题能糊弄过去,朝堂上的问题却没法糊弄。
就拿军制来说,他自己都没搞懂大宋的军制为什麽会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如何下手去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