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1(2 / 2)

加入书签

不用想,肯定都是装的。

不行的话现在回去看看,那家夥肯定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

赵仲针听他说里面的弯弯绕绕,越发觉得他知道的还是太少了。

苏景殊安慰道,“大郎是干大事的人,这些小门小道不知道也没什麽。”

有这个心思可以用在和辽国西夏的谈判上,那才是应该他上心的场合,和那些重要场合相比,戏台子上的几贯钱什麽都不是。

赵大郎晃晃脑袋,知道刚才的交易朱六一点都不吃亏後更觉得他们亏得慌,“小郎写的本子那麽好,那个朱六只给五十贯是不是太瞧不起人了?”

也就是他们小郎脾气好,换成他的话没有五百贯别想让他走。

苏景殊听的倒吸一口凉气,“大郎,你知道五百贯是多少钱吗?五百贯足够京城的四口之家宽宽松松过一年!”

朱六这回能给五十贯他都觉得那人反常,五百贯买一个话本子,他得是什麽神仙大手子?罗贯中提前降世也卖不出这个价钱好吧!

赵仲针脱口而出,“五百贯?只用五百贯就能过一年?还是一家四口?他们吃糠咽菜吗?”

苏景殊叹气,“有肉吃有茶喝,生病能抓药冬天能添衣,是宽宽松松吃饱穿暖的过一年,不是吃糠咽菜。”

皇子就是皇子,平时看上去再聪慧也还是有点脱离实际。

何不食肉糜?啊?何不食肉糜?

赵大郎皱紧眉头,“可是我爹一条腰带都有三十万贯。”

苏景殊:……

哦。

问:为什麽北宋那麽繁华却还有个“积贫”的评价?

答:你猜。

问:国库为什麽年年见底?

答:你猜。

问:北宋的改革为什麽那麽难推行?

答:你再猜。

猜个屁啊!

金字塔尖尖上的人随随便便出手就是几十万贯,过惯了好日子当然不愿意管寻常百姓的死活。

大宋几代官家都有节俭的美德,可节俭也要看和谁比,和挥金如土的宗室权贵比是节俭,和寻常百姓比那是好的要上天。

先帝子嗣不丰,宗室的孩子却是一连串儿的生,有那麽多挥金如土的祖宗在,国库不见底才怪。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第不知道多少次嫌弃他生的晚。

他要是早生十几年早早进入官场,非得、非得被贬进犄角旮旯里种红薯不可。

话说回来,他去山沟沟里种红薯好像也不是不行。

别人被扔进深山老林要担心会不会饿死,他有随身金手指不用担心,不管发生什麽都饿不着他。

虽然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但是他学过的东西并不少。

不是这辈子的四书五经,而是上辈子的政史地和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