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2(1 / 2)

加入书签

态度都跟着官家走,官家说战就战官家说和就和,他的意见没有参考价值。

曾公为人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嘉佑元年迁官回京任给事中、参知政事,参知政事乃是副相,再往前进一步就是宰相,他的态度对官家而言至关重要。

前些年西夏犯边,他上奏官家先怀柔後征伐,否则师出无功敌寇只会愈加猖狂。

当时主张怀柔乃是清楚朝廷没有一举平定西夏的能力,军中也少有能抵御西夏的将领,如果确定打不胜那便不如不打。

如今广备攻城作能造出威力更大的武器,曾公还会拦着不让打吗?

很显然,只要大军的武器装备跟得上,曾公定会主战。

包拯想想还没来得及送进宫里的奏疏,眸光越发沉静。

曾公亮和李珣目光灼灼,一页一页看的仔细,只恨无法将上面的字迹刻在脑子里。

大佬们说话苏景殊不敢插嘴,他只想问一句现在可不可以走了,趁现在天还没黑赶紧走,天黑了太学大门一关他到了也进不去啊。

公孙策拍拍他的肩膀低声道,“莫着急,看曾公的态度,明日或许会准你一同前去城外广备攻城作的作坊。”

苏景殊眼睛一亮,“真的吗?我也可以去?”

虽然他对火药火炮火铳□□只有理论知识,让他上手他什麽也不会,但是那是广备攻城作的作坊,是官方保密地界儿。

什麽地方加上“保密”俩字儿都显得很诱人,他这种好奇心重的最扛不住“保密”的诱惑了。

能去吗能去吗?他真的能去吗?能去他就不回太学了!

公孙策:……

李珣虽是广备指挥使,但他对广备攻城作的具体事宜远不如曾公亮了解,看完之後只觉得各种流程都写的极为详细,拿去给工匠们参考没准儿真的能成。

然而在曾公亮眼里,纸上写的内容不是没准儿能成,而是十成十的可行。

先炼煤炭,再以煤炭为燃料炼铜炼铁,铜铁炼成後铸成枪管炮身,机关细密精妙绝伦,再配上以新配比出的炸药,这批武器开山炸石毁城都不在话下。

好!好!好!

苏小郎之功足以青史留名!

苏景殊正在和公孙策说话,猛不丁听到曾公连喊三声好还说他足以青史留名吓了一跳

这还没成呢,怎麽就要青史留名了呢?

说的他还怪不好意思的。

曾公亮来的路上已经听李珣说过这苏家小郎是如何机缘巧合之下知道那麽多的,无巧不成书,但凡他幼时不曾救下那神秘江湖人,亦或没有与生俱来的好记性,他手里的这些资料就依旧会隐世不出。

天意,这就是天意。

看纸上默到最後几个字几个字的往外蹦,想来是把幼时的记忆搜刮的一点儿也不剩。

只苏小郎记住的就那麽多,蜀中唐门藏了多少好东西可想而知。

可惜了。

曾公亮和包拯约好明日一同前往城外作坊,公孙先生和苏小郎皆要同行,然後将那叠资料宝贝的塞进怀里转身离开。

公孙策:???

不是,他还没来得及整理。

“公孙先生莫怪,曾公只是太过心喜,可能明日便会归还。”李珣笑哈哈打圆场,紧随其後跟着告辞。

苏景殊挠挠头,“要不我再默一份?”

“不必如此麻烦。”公孙策只是有些舍不得底稿,但是曾公把资料拿走,他今日便不用熬夜整理了,“曾公对火药火器知之甚广,回府後会将那些工艺整理成工匠能看懂的字句,由他来整理的确更为合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