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5(1 / 2)

加入书签

文,也爱戏,戏剧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国家发展得非常好。

陈国天家爱听纳百官建议,民间亦有纳谏的专门寮所。

因此民众随天家,敢言也敢演。

这许多讽刺朝政阶级的戏目在那颇受好评,但这类戏目要求中正,写得好的还能被朝廷纳言,写的有失偏驳的便可能会挨板子。

因此虽然民众爱看,但写的人却少。

四喜班的班主喜姑见阿笙常在这船上,也不知究竟要去哪。

见过一两回便对这个安安静静却敢一个人乱晃的小女娘生了兴趣,找了由头便跟阿笙聊到了一块儿。

阿笙听喜姑讲了许多陈国戏剧的故事,比如那人才辈出的三越地区。

又比如陈国学子但凡笔下有些功夫都会尝试拜师学艺,写写剧目,那鼎好的戏作家凭着几个戏便能身价倍涨。

阿笙问她如今最时兴的是哪些种戏目,在喜姑提到富贵人家宅门故事的时候,阿笙心中不自觉生出了一个念想。

夜里,阿笙左右难以入眠。

她思虑着白日里喜姑的话,自己将笔墨摸索了出来,当下开始执笔,将苏家的案子换了个门第背景,写成了豪族的故事,洋洋洒洒写了下来。

但阿笙知晓写剧目这种事她是外行,白日里又跟喜姑借来了他们用过的本子,仔细研究了行文规则。

最后连轴着七日,除了吃喝,阿笙便一股脑子在自己的舱内写这个本子。

那日,喜姑等人结束了霖州的演出,刚上船便见阿笙在自己的舱外候着了。

“可是有事?”

阿笙拿着自己手里的文稿,垂了垂首,略有些不好意思的模样。

她对喜姑道自己此前听喜姑道那戏作,颇觉得有意思,所以自己也写了一幕,想请喜姑来看看。

其实这种直接向戏班子递本子的事不在少数,喜姑也就欣然收下了。

阿笙见她收了文稿,道不便打扰,转身回了自己的舱内。

喜姑倒是觉得这女娘大概是不懂他们行内的事,寻常戏作人见人接了本子,恨不能立马知道结果,守着人看完,她却不咸不淡的模样。

喜姑想着左右今日无事,便当打发时间了,也没存什么想法。

次日,天刚蒙蒙亮,便有人敲响了阿笙的房门。

阿笙刚开门便见喜姑双眼略红,一脸激动地看着自己,手里还拽着昨日给她的文稿。

原是那喜姑看阿笙写的戏目,一夜未眠。

原想着立刻来找她,又觉夜深,恐怕打扰,硬生生挨到天亮才来。

“好姑娘,你可告诉姐姐,这当真是你自己写的?”

阿笙点了点头。

喜姑想了想,道:“你这戏里的人可有真人真事。”

“多是假的,但也参考了此前听闻的真事。”

听到这,喜姑有些激动,复问道:“这里面才华横溢最后却被人冤屈而死的沈家公子可有原型?”

阿笙垂了垂眉目,自然是有的,那便是她的父亲苏远致。

但阿笙还是摇了摇头,道:“这世上多的是才华横溢之人,却少有他的廉洁克己。”

“是了、是了,这样的人少。”

喜姑又问道:“那这高门府邸的盛姑娘又是?”

阿笙道:“更是我胡诌的了。”

闻此喜姑点了点头,会意。

她想了想,道:“好姑娘,你这本子可否卖给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