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0(2 / 2)

加入书签

吴应中忙道:“那可使不得,京里头跟地方上还是有差别。”

陈皎:“哪有使不得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各就各位,各司其职,总能应付下来。

“待爹进京以后,明年春日地方上就可以推行科举,先由县里初筛,而后经过初筛的士子汇聚到郡里考试,录取之后再聚到州里选拔,而后才进京会试,把几个州的人才都笼络到京城里分配,那时候总有萝卜来填坑。”

这个法子得到所有人的推崇,屏弃身家背景,一层层考核选拔上来,再不济也有几成,可比以前被世家把控好多了。

这群草台班子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一点都不怕出岔子,因为晓得有陈皎兜底。

入秋的时候陈恩携家眷进京,州府里的骨干成员跟随而来。

陈贤树似乎对进京没有任何兴致,老老实实镇守在交州,防止许州生事。

随从赵彻替他打抱不平,说道:“也只有主子沉得住气,听说府里所有人都进京去了,多半会加官进爵,主公却把你丢在这儿不闻不问,着实过分了些。”

陈贤树默默地望着蔚蓝天色,淡淡道:“这样的日子以后还长着,习惯就好。”

赵彻皱眉,“属下替主子不甘,当初去奉州九死一生才回来,哪能让他们出尽风头?”

提及此事,陈贤树忽地笑了起来,似乎彻底觉悟了,“我父亲有很多儿子,他不缺我这一位。”

“主子……”

“就算我去了京城,又能如何呢?”

赵彻闭嘴。

陈贤树冷漠道:“以前我总想着处处讨好,现在不乐意了,生了厌,也倦了。”

他的父亲,既然那般重视嫡子,那就守着陈三郎过去吧。

他不想再把心思放到那个随时都会翻脸的父亲身上,他得替自己筹谋退路。

而交州,便是他的立足之地。

同时也是刺向淮安王胸口的一柄利刃。

第81章 韬光养晦

待淮安王抵达京城那天,陈皎携众人亲迎。

许氏坐在马车里,时不时撩起帘子窥探外头,跟她一起的四房苏氏笑道:“我这辈子呀,沾妹妹的光,一辈子锁在那四方宅院,竟也有机会来京城见世面了。”

许氏摆手道:“我也是沾了阿英的光。”

苏氏道:“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妹妹教养得好,我看九娘不比府里的郎君们差,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许氏忙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姐姐莫要说大话,阿英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苏氏忙打了自己一嘴巴,“瞧我,一时得意忘形。”

街道上的百姓见到浩浩荡荡的队伍,无不顿足观望。

有人窃窃私语,问是何人这般大的阵仗,一青年男人应道:“听说是淮安王进京了。”

“哎哟,看这情形,是要改朝换代了。”

“换什么代,还不是姓陈。”

“也是,陈皇叔,都是陈氏争来抢去。”

“上头换了天儿,咱们老百姓就要遭殃了。”

周边百姓小声议论,也有人抱着乐观的心态,一来因为惠州兵攻进城后没有滥杀百姓,大家都相安无事;二来京中世家尽数遭殃,倒霉的都是京官们;三来则是听说惠州兵的口碑甚好,那陈九娘在惠州当地就甚得民心。

综合下来,抱着乐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