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8(1 / 2)

加入书签

只有六岁,甚至个头还比一般六岁小孩儿矮小,打么,下不去手;骂么,人家压根油盐不进,可气死他了。

宋允知闹归闹,但是学习是真的没有耽误。他先生看得紧,自己也被王承台明里暗里的排挤给弄得一肚子火,下定决心要压过对方一头。

王承台记恨宋允知摆了他一道,他在外横行霸道从来没吃过这么大的亏。如今谁人都知道他被先生罚跪,谁人都在背地里取笑他,他颜面何存?王承台不好明着跟陈素作对,只能在暗处使坏。但是宋允知这小子滑不溜手,他愣是一次也没成功过。被这么一激,王承台反而愈挫越勇,跟宋允知的梁子也越结越大了。

宋允知同样对他深恶痛绝,不把王承台比下去,他寝食难安!

一晃两日过去,终于到了放假的日子。这十日国子监的课寥寥无几,听闻放假回来后,课程便渐渐多起来了,宋允知对这难得的假期倍感珍惜。

傍晚下学后,宋允知跟贺延庭这兄弟俩便迫不及待地坐上了陈素的车赶回相府,刚到门口,宋允知便冲着先生道别,而后乳燕投林一般准备奔向他爹。

却不想,相府今日也不太平。

第22章 大吵 学习吵架技巧

相府之事,还跟宋允知有脱不开的关系。

自他与贺延庭入国子监以来,相府的风向便悄然发生变化。众人虽不敢言语,但心里自有分辨。谁是真神童,谁是假聪明,端看能否以稚龄拜入陈大人门下、再入国子监就是了。

陈大人关门弟子的名额当初可是万人争抢,他们家这位三公子也在其中,但最后却并不能入陈大人的眼。众人虽然碍于相爷吩咐不敢多亲近宋瑜父子,但是对宋允知还是佩服的。与之相对,他们府上这位名声过人的三公子便显得不足了。

唐玉姚心高气傲,如何能忍得了旁人的非议?他前些日子便闹着要去国子监,若不让去便动辄绝食威胁。方姨娘宠爱儿子,只能去唐随风处哭诉,希望唐随风能想法子将儿子也塞入国子监读书。旁人有的,她儿子也应当有才行。

唐随风本不想多此一举,他觉得如今小儿子的先生就很好,学识渊博,在文坛也颇有地位,只是不及陈素名满天下罢了。若贸然换掉师傅,必然得罪前者。可惜他再如何劝说,也架不住这对母子轮番上场哭诉,唐随风无奈,只能尽力一试。

只这国子监也有国子监的规矩,能破格入学的都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宋允知也不过是借读,他若是想要塞人进去也只能走这条路,让国子监的先生、还得是地位尊崇的先生将小儿子收为徒弟,再经营一番名声,方能入国子监读个几年书。

但是国子监有这个能耐的,除陈素之外便是国子监司业薄修德了,而薄修德刚好也是长子的恩师,唐随风便想着能否借这条路送幼子去国子监读书。不想此举遭到了谢氏剧烈的反抗,甚至不惜在唐郢面前闹来。

大房几个人齐聚一堂,二房也跟着过来凑热闹,而原本被叫过来教训的唐懿跟宋瑜,则处在中间也不尴不尬的。他们已被骂完按理说该走了,但是这会儿人都过来他们再走似乎有些不合适。

正想着怎么溜走,宋瑜便看到他宝贝儿子回来了。

在唐郢面前,宋瑜压抑着激动,但还是下意识地快步迎了上去。宋允知飞扑过来,没忍住开怀地笑了两声,欢快的声音瞬间让屋子里的凝重为之一散。

十天没见,他可想死他爹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