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3(1 / 2)

加入书签

个人的问题,一下?子,变成五十个人的问题了。

而?且战线可以拉长?,一批批的解决。

他竖起?大拇指,真情实感地夸赞:“大学生就是?大学生,真厉害!”

叶菁菁摆手:“我也是?坐火车的时候,听?人闲聊的。”

这个聪明她担不起?,因为真不是?她想出来的办法。

真实的历史当?中,建设兵团的上海知青返回家?乡之后,有为数不少的人就是?这样被安置的。

他们有的人去?了上海郊区的农场,还?有人拖家?带口的,去?了苏北的农场。总归是?离家?近了不少,条件也比边疆地区好。

她现在不过拿来主?义而?已。

薛琴又发散性思维了:“要是?农场安置不下?的话,可其实各个公社的知青点的知青走了,空下?来的位置也可以留给兵团知青。”

林志远摇头:“那人家?公社可不乐意,农民也未必欢迎知青吧。”

国家?领导人都承认,知青下?乡其实是?在同农民抢饭吃。

“我们可以给知青派活呀。”薛琴眉飞色舞,“我们的手工活可以派给知青做,然后知青拿钱去?生产队购买工分,不跟社员抢工分。这样兵团的知青回来就有房子住了。我们在公社还?有厂呢,工人回来以后,工作也可以留给兵团知青。”

农村的住房条件虽然也差,但胜在宽敞。他们在没有砖头的情况下?,也有空地给他们盖泥巴屋。

这方面,农村要比城里强。

薛琴不愧是?当?领导的人。

她的发散性思维一起?来,能想到的事儿可多了。

“如果?他们回农场回农村的话,那么知青也不用非得离婚才能回来了。”

小薛书记一点点地捋思路,“他们不需要农转非,不需要城市户口。他们只要能干活,挣钱养活自己就行。”

近几年,随着良种的推广和化?肥应用的增多,西津及其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是?在逐年上升的。这就保证了哪怕人多一些,大家?也能够填饱肚子。

有了这么个大前提,薛琴觉得自己可以放心大胆地往下?想。

“可以把他们在下?放地的家?庭带回来嘛。尤其是?男知青,抛妻弃子,那太可怜了。女知青丈夫被离婚了,再找一个老婆,家?里有爷爷奶奶看着,小孩还?好。男知青的妻子再嫁的话,带着小孩就叫拖油瓶,日子可难过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男女平等?口号多响亮,现在普遍的还是父系社会。

被丈夫抛弃的妻子,日子很难过的。

薛琴一边想一边叨叨:“他们的妻子过来,云南那边的,估计会刺绣。那边的刺绣在日本卖的也很好,我们已经拿到订单了。到时候让他们的老婆当?师傅,就在我们这边教?大家?刺绣。”

“其他地方的,肯定也有她们当地的特色。只要好好发掘,就能找到出路。”

她每说一句,林志远的眼睛亮度就提高一格,到最后他忍不住赞叹:“薛同志,你也好厉害。到底是工人夜校出来的。”

薛琴高傲地抬起?下?巴,现在拍她马屁了?迟了,她早就看不上他了。

小薛书记现在愈发舍不得叶菁菁,只是?抱着人家?的胳膊唉声叹气:“唉,你?走了,以后我上哪儿去?找你?这样的诸葛亮啊。你?搞经济是?最厉害的,什么事情到你?手上都能顺利解决。”

叶菁菁敬谢不敏:“我理工科的,我不懂经济。”

她想了想,推荐了个人选,“你?要问经济的去?找朱向?东,他做的课题就是?失业问题。”

薛琴瞬间应激:“待业待业,我们要解决待业青年的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