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6(2 / 2)
细想想,也真?是好笑。
就?这么一家人,她当初居然还想为了他们放弃上大学。
多不?值得啊。
现在?,她才真?正?地?明白,当初辅导员看她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奇怪了。
显然是在?怀疑她脑子有病。
叶菁菁听她感叹,摸了摸鼻子,直接转移话题:“你娘家什么态度?”
她是真?挺好奇的。
这时代离婚其实非常难,要过组织(单位)关,要过家庭关,要过伴侣关,哪个环节出问题,这婚基本就?离不?成了。
刘秀华抱起走累了的女儿,叹口气道:“我爸妈跟我哥嫂一开始都不?同意,但一听我上不?了大学了,他们就?没二话了。”
可即便?如此,她仍然被伤透了心?,因?为跟娘家人争执的时候,他们口口声声都是她这么做,丢了老刘家的人,让他们以后没脸出去见人。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她有多难。
他们之所以会答应,也只是期待上完了大学有出息了,好拉拔娘家。
其实也没什么好稀奇的,从小?她都没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床,都是晚上睡客厅,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看开了挺好的,起码她真?切认识到了“大学生”三?个字在?这时代的含金量。
说来恐怕好多人会说她是得了便?宜还卖乖,但她去年报名?参加高考时,根本没认识到这事?儿将?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
甚至她会报名?,也是为了凑人头。
那会儿高考被当成第一政治任务,化?工厂鼓励报考。厂办的干事?是她好朋友,为了支持朋友工作,她填了报名?表。
报考以后她也基本没做什么准备。
看看她前夫和她前婆婆的做派,也晓得,她没离婚时在?婆家,也指望不?了他们帮忙带小?孩。
她白天上班,下班回家带女儿,基本裸·考进的考场。
叶菁菁听她叨叨到这儿,惊叹不?已:“那你基础可真?够扎实的。”
刘秀华不?好意思?道:“66年文·革时,我刚好小?学毕业。学校停课,大小?孩全去串·联了,我被拉去破四旧,分配到任务烧书。”
“刚好那时候我们家的煤炉都是我负责起,我看这么多纸引炉子多好啊,我就?把书拖回家去了。”
“那会儿不?上学,我妈又不?许我在?外?面跑。我成天在?家除了做家务也没别的事?,就?看书,把那一三?轮车的书全看了。”
“看的时候我纯粹是为了消遣,给自己找点事?做。但有一天,我们被街道喊去平整地?,用那个背着滚的石碾子。石碾子掉进坑里了,拖的人拽不?出来。我教他们先往后拉,再猛地?往前面一拽,石碾子果然冲出坑了。”
“那时,我才猛然发现,原来书里头真?的藏了好多有用的东西,得好好学。”
“后来复课,我16岁初中毕业下乡,也把书带到了农村。大队书记一看,立刻安排我教村小?学。后来县里到知青点招工,本来想要的是男知青。”
“可负责招工的一个技术员听说我看书多(注:文·革中后期已经强调知青自学,73年还编写了《青年自学丛书》),当场出了几道数理化?题目考我,我答出来了,我就?被招进化?工厂了。”
刘秀华说着笑了起来:“当时为了招上工不?再修地?球,知青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送礼的,托关系的一堆。我根本就?没想过这种好事?,结果却落到了我头上。”
“我到厂里以后,本来是当操作工的。可上面说要多培养女技术员女干部,我就?跟着上了技术员的岗。”
“现在?想想,国家一直培养我鼓励我多学习,往前走。结果我却辜负了国家的期望,竟然想要围着锅台转。我不?该那么早结婚的。国家让女的23周岁以后结婚,我没听。”
哪怕她女儿非常可爱,她永远不?会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