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5(1 / 2)

加入书签

弊。”

他的眼?睛再一次扫过下属,“现?在呢?现?在他是个什么下场?一个个还心里没数!”

挨骂的干部们,脑袋垂得?,恨不得?能?贴到自己的胸口。

可是他们再害怕,也得?找领导要指示呀。

现?在给他们十?个狗胆,他们也不敢开口。

第129章 老师都去上大学了 哪儿来的新老师?……

最后还?是分管副主任替他们解了围:“主任, 现在?要怎么补救呢?”

秘书心里头翻白眼,合着你?这时候开?始当好人了。

他就不信,前后都闹了十来天, 眼看都快过年?了。

副主任能什么都不知道?

要真不知道,他也配当这么大的干部?

故意?打谁的脸呢?

谁不晓得, 主任亲自去?纺织三厂工人夜校视察过工作。

还?亲口给?了评语:“工人夜校就是好!”

革委会主任还?是给?副手留了面子, 只冷笑了一声:“我哪里敢教你?们干活呀。”

在?副手故意?跟他求饶的时候,他收起?了笑脸:“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有证据抓人, 没证据放人。公安局要是口粮多的没地方用的话,明年?就不用报计划了。”

公安局长?赶紧表态:“我们一定立刻核实清楚, 马上就动。”

主任看了他一眼,没吭声,直接跳入下一个?议题:“这封信, 大家都看一看。”

分发到领导干部们手里的, 当然?不是原信件,而是打字时打印出来的文件。

字迹相当清晰, 清晰得让在?场的所?有干部不能说自己没看明白。

这封信内容其实挺简单的。第一部分是夸奖近些年?来,本省在?教育工作上做出的突出成绩。

大量的下放户和下放知青抵达农村后,填补的农村知识分子的不足。

他们当中不少人走上讲台,大力改善了农村教师力量薄弱的窘迫,以其学识和热情,为农村培养了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生力量。

接下来,就是信件的第二部 分,高考来临, 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高考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大家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达到巅峰, 学习效率也大幅度提高。

但是,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隐患也隐隐浮现。

那就是,教师队伍,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充满了分崩离析的风险。

众所?周知,1977年?的高考,汇集了既往11年?错过高考的学生。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离开?学校,要么去?农村修地球,要么进?工厂当工人,基本已经脱离文化知识学习。

只有少部分人,少部分在?学校讲台上给?学生上课的知青和下放户,才由于工作需要,始终没有脱离课本。

毫无疑问,大家上了考场,这些兼具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的青年?教师,考入大学的概率显然?更高。

信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教师的崇高敬意?与深切感激,将他们的无私奉献与爱国情怀描绘得淋漓尽致。

反复强调,他们旨在?通过高考这一桥梁,勇敢地接受国家的选拔,将来好做出更大贡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