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4(1 / 2)

加入书签

有家里当大官的人带头,没有最高指示,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敢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说我是三种人,我认!但前提是,那?些带头的三种人,也要戴上?这个帽子才行。

否则我不服,讲到中?央去,我也不服!”

屋子里面?,又响起了骂声?。

方记者终于?肯挪动脚步,主动往前走了。

薛琴他们一看,顿时喜出望外,赶紧跟上?。

一边走,团支部?副书记一边懊悔,她刚才就?应该假装没听?见,一开始便强行中?断里面?的争执,让林主任出来接待方记者。

现在好了,什么话都让人家听?完了,家丑兜了个底朝天。

啊!真是的,她都没脸见人了。

方记者却面?色如常,还跟叶菁菁打听:“这位朱向东同志是怎么回事?”

叶菁菁敏锐地捕捉到了“同志”这个称呼,便没有藏着掖着:“他是以前我们厂里的造反的头子,最近要高考报名的时候,厂里政审,认为他是三种人,他不能参加高考了。”

方记者“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薛琴的一颗心上?上?下下,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庆幸还是失落。

庆幸什么呢?庆幸方记者没再问下去。

失落什么呢?失落方记者没再问下去。

后面?的采访倒是顺畅多了,方记者参观了车间,采访了厂长和车间主任,又兴致勃勃地去了职工子弟学校,看到了全?校27个班级,集体听?着广播,对着讲义学习的盛况。

最后方记者走之前,特地跑到学校的广播室里头,看了播放的录音带,呆了半天才赞叹:“这到底是谁想出来的办法呀?”

薛琴赶紧把叶菁菁推出去:“是我们小叶老师。录音教材,都是我们夜校老师上?课的时候录的。现在播放的语文?,就?是我们小叶老师讲的课。”

方记者认真地看着叶菁菁,夸奖道?:“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哎,叶同志,你到底是什么想到的呢?”

叶菁菁微微笑:“这个,我也是看英语资料的时候看到的。现在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开放大学,有广播大学,也有电视大学。以广播电视传播媒介为手段,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创造学习的机会。

我们纺织厂没有电视机,但有广播。

我就?想着应该利用现有的条件,尽可能让大家都能听?上?课,跟着学习。”

薛琴又强调道?:“这也是我们工人夜校的常备项目,以后高考结束了,我们也会持续这样,给大家创造学习的机会。”

方记者连连点头,高兴道?:“那?我期待你们的广播学校能够办好,到时候我会再来采访,我相信将来通过广播,也可以桃李满天下。”

这一通跑下来,时间不早了。

薛琴想邀请方记者,留在纺织厂食堂,用顿便饭。

然而方记者表示自己还有事,坚决谢绝了她的好意。

他们把人送出纺织厂大门,看着人家骑着自行车走了,背影渐渐远去。

薛琴忐忑不安地问:“哎,你说,方记者到底是对咱们厂满意还是不满意呀?”

她连饭都不肯在厂里吃,到底是啥意思呀?是不是怕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林主任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啊?走了,都走了啊?”

他这位厂办主任当真运气不好,提前一点也没听?到风声?,今天有记者来采访。

结果他吼完朱向东,气急败坏地出了办公室的门,想倒杯水喝的时候,才听?说记者来了。

然后他就?开启了悲催的追记者之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