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9(2 / 2)
……
这次的扬州亲征并没有太大波折,没了长江天险,吴地士族到底还是没能抵抗住曹操的大军。
两厢夹击。
一年后,曹操已经打到了南平。
大军压境,孙权望了一眼自家重病的都督,深深地叹了口气。
曹操对待孙权也像对待刘表一样,为了安江东势力的心便让他迁居在了邺城。
但很疑惑的是孙权看上去并不难过。
于是曹操就问了,你咋看上去那么开心,是不是在酝酿着什么小九九呀?
结果孙权乐呵呵地答了一句:“看到丞相你要费心劳力的跟那些人争权,须须都白了,我就没那么不开心了呀。”
“那些人”孙权没有明说,不过曹操知道他指的是士族。
孙权哪里是真的不在乎,不过是大势所趋,无奈才如此罢了。
士族其实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世代为官。
从他们的利益上来考量,自然是希望自己人把朝堂上那些官职全占了的。
可从曹操的角度来考量,他当然不肯让士族这么干,所以才有了冲突。
不仅仅是为了利益,也是为了他的志向。
曹操并不是寒门,他的出身属于汉朝的宦官势力,他年轻时又为士族效力,而现在他却想扶持寒门,这不是没有理由的。
若是让士族门阀把持了争权,那些士族之中蠢笨如猪者都能为官,而寒门再有才华也是无用功,这于江山社稷显然不利。
再者就是夺权了,诸如荀彧荀攸陈群等人就是世家出身,士族势力。
尽管各个世家的目的都不同,甚至平时也会互相打压,但士族阶级确实是一致对外的。
曹操要做的事情,自然会触动士族的利益甚至根基。
士族与寒门的立场,天然对立,只有对立了才能相互平衡。
大汉十三州,曹操已经取其十一。
只剩下益州和交州了。
那是刘备的地方。
都到这个时候了,曹操手底下自然就有人开始劝进。
于是小皇帝哆哆嗦嗦的准许了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加封魏公。
而此时,诸葛亮也从荆州回了邺城,入朝为官。
他看上去似乎很低调,却也只是似乎而已。
争权这种东西一旦掺合进去,简直压得人心情烦闷。
不久后,曹操把贾诩和吕宁姝这俩人召了过来。
曹操屏退了左右,此时的书房里只有他们几个人。
他率先问的是吕宁姝。
“子绥以为,孤当选谁作继承之人?”
作者有话要说: 吕宁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