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0(2 / 2)

加入书签

家业念念叨叨开始数指头,“一天三瓢水,三天九瓢水,七颗……”

他看看攥着缰绳的拳头,另一只手竖起四根手指,开始数,一个九,两个九,三个九……

家旺下意识也想算,然后愣了愣,皱起眉,疑惑道:“他们不是都长在一棵藤上吗?”

第124章 看画(二更)

姜家村离清潭寺远, 他们到山下时,山上山下已经到处是人了。

“好多人啊!”

“好多啊!”

是啊, 好多人啊!

沈青越都稀罕。

这种突然到景区了似的感觉,莫名其妙地叫人兴奋。

“别乱跑!过来过来。”吕香梅过来牵住了石生,“家业,跟好你哥。”

“哦!”家业蹦下车哦一声,听话地跑到姜家俊旁边,“咱们爬山吗?”

“爬, 先去放车。”姜胜也抱起了家安。

姜正替老太太拎上篮子,喊家俊跟姜竹去找地方放车。

每年这一天全县人都往这儿涌,山上也有经验。

道观、寺庙都会派人下来维持秩序,还有住在附近的信众也会过来帮忙, 类似志愿者一样,帮游客看车。

也有家离这儿近的会来做买卖, 花点儿钱就可以把车停到他们家里去。

姜竹和家俊都把车停到不掏钱的一片空地上, 看车的小师傅过来给他们发一个竹片做的小牌子, 上面点着不同的点数, 每一个点上还有不同的颜色, 绑在上面的绳子颜色也是不一样的, 等他们来取车时, 要和车上系的牌子完全对得上才行。

不过在这儿停的基本只放车, 值钱的牲口大家还是怕万一会丢, 人太多了, 小师傅也可能会看不过来。

另外, 牵着牲口也能爬山运东西。

姜竹把车上铺的毯子叠好放进背筐,把背筐挂到酱酱的鞍子上。

家俊也给驴装好鞍子,一会儿谁走不动了, 可以上去坐一会儿。

山道不算窄,但两边满是卖山货的人,留下的小道也只够两三个人并行,走着走着,他们就不得不散成纵列行进了。

“怎么不走了?”

“前面怎么不走了呀?”

路上时不时就有人大声吆喝。

挤挤攘攘的,谁也不知道前面到底是哪儿卡住了。

好在到了山脚前姜正、姜树他们从前借住的院子,空间一下开阔起来。

有一批现在依旧还在这儿借住的难民也过来帮着引路,引导人。

看见寺了,焦急的老太太终于开心了,已经八十来岁的老太太腿脚麻利地就往庙里噔噔噔走,姜正连忙跟上,怕人多再把老太太给挤着。

而寺院的小广场上,正有一群人围着一个高台,有个满脸皱纹,眉毛花白的大和尚坐在上面普法讲故事。

大和尚声如洪钟,这么多人没个扩音器麦克风的,竟然声音还挺清晰,沈青越正听得津津有味,姜竹叫他:“先去上香再来听说唱吧。”

“嗯?嗯?!说唱?”沈青越语调都拔高了些,“这就是说唱?”

“嗯。”姜竹点头,以防他误会,还补充了一句,“一会儿会唱经的。”

沈青越:“…………”

原来是这种说唱啊!!

还真是,内容丰富,有说有唱有故事。

他震撼地跟着姜竹往大殿走。

他本人没去过景区,不过学美术,对古建筑多少会涉猎,和看过的资料数据做对比,这座大殿谈不上多大,和那些著名的古刹没法比,更和后来的现代建筑更没法比。

大殿里灯光也不太好,除了日光,角落点着些蜡烛和油灯,气氛却非常美妙,沈青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