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路途】(2 / 2)

加入书签

接近半个月时间的驾乘,长毛带着季节来到喀什,出喀什南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座座山峦,阅尽3座叫得上名字海拔7000多米的雪山之后,进入中巴公路,而这条公路亦逐渐成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每天,往返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大型货运车辆往来不绝。过塔什库尔干县城,通往边境的一个岔道指向明铁盖达坂、瓦罕走廊,那是已经完成施工却并不开放的国防公路。

每天,来往于喀什与白沙瓦、苏斯特等中外城市间的国际客运巴士,搭载着持不同国家护照的人在此过境。

两人持法国护照通过了中巴交界、海拔48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在巴基斯坦检查站换乘一辆国际大巴,前往巴基斯坦城市白沙瓦。

乘坐高海拔公交车,沿途看到的都是群山叠嶂,万里烽烟。

季节是第一次出境,亦是第一次走海拔5000米的高山公路,好在他的体格强健,高山反应不那么明显,或者说有反应,但他至少没有在身体和表情上反应出来。

对于季节的反应,长毛很满意,但没有通过语言表示赞许。

沿途,长毛临时性地给季节讲述了当前阿富汗以及巴基斯坦的复杂形势,当然,都是非公开非官方的,比如瓦罕走廊。在乘坐的国际大巴上放眼四望,瓦罕走廊实际上就是一条宽不过两三公里的山谷小草原带,寒风中一簇一簇的草早已枯黄,喀拉其库尔河因为流动还没有完全结冰,两边逶迤的群山,薄雪还没能掩盖住它们土黄的山色。这条有河水流淌的狭长谷地曾是唯一沟通东西帕米尔的陆路走廊———葱岭古道。如今到了汽车时代,瓦罕走廊依然东连中国、西通阿富汗、南接巴基斯坦、北邻塔吉克斯坦,但却因为主体部分长期处在阿富汗的战祸纷乱之中,数十年来都是一条有重兵封锁、无公路口岸的荒废“通道”。

事实上,也只有在每年的6月底到10月这么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越野性能良好的车辆才能勉强开到瓦罕走廊距中阿、中巴边界六七公里的中方一侧。

中国和阿富汗交界处几乎都在海拔5000米上下,是世界上最高的边界线之一,中阿边界上每个出入境山口的路都非常难走,每个通道也都有中国边防部队日夜把守着,而且即便能从哪个山口偷偷入境,最后还是只能归到一条路上,靠巡逻和哨卡完全可以堵截住。因为周边战乱和动荡造成的特殊安全威胁,瓦罕走廊一直是边防非开放区。目前,边防武警和边防部队在这里戍边的任务就是要截断瓦罕走廊,绝不让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和枪支、毒品这些****、暴力和罪恶因素从边界流入。

解放军边防官兵、边防武警和警惕性极高的当地各族民众把瓦罕走廊守得异常严密,近20年来越界进入中国境内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倒是有疆内的三股势力分子企图从瓦罕走廊逃出国境被抓获的事情。

“连你们也不能通过?”季节小声问道。

长毛摇头,“不能。除非大军越境,否则没有任何小股势力和个人有能力突破瓦罕走廊。所以我们必须取道巴基斯坦白沙瓦进入阿富汗南部地区。”

“偷渡模式?”

“不,从白沙瓦到阿巴边境torkham镇之间的几十公里地区为巴边境特区,到位于白沙瓦homeamp;amp;tribedepartment办理边境地区通行证。通行证是免费的,但一般需给100卢比的小费(注:100卢比相当于2美元)。然后到一个名为khyberhouse的边界口,一小时可到阿富汗境内,而从伊斯兰堡到喀布尔陆路交通则约需八小时左右。”

季节若有所思道:“我还想问个问题。我们……也就是国际雇佣兵公司和恐怖分子之间的区别?”

“实际上是警察和小偷的区别。”长毛继续说道:“甚至可以说雇佣兵是恐怖分子的天敌。当然,我指的是在国际上注册的保安公司。这种公司大多数接受各国政府的委托,随着塔利班的解体和‘基地’的没落,近年来在阿富汗的雇佣兵开始逐步减少,最高峰时期达到两万人,几乎各国驻军里都存在雇佣兵,拿最高的薪水,当然干的是最具风险的活,比如一些政府军认为风险系数大的活,不愿意自己国家士兵冒重大风险的小行动等等。打击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恐怖分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