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1(2 / 2)
别看外头都说吴王是什么贤王,实际上,那是因为称颂他的都是吴国的士人。吴国在这个时代,几乎算是蛮荒之地了,吴国的士人在外头其实有些混不开。刘濞虽说被封了王,但是老刘家当年本身就处在阶层下滑的阶段,刘太公往上还能算得上是士大夫,到了刘太公一代,刘家也就比土财主强一些。
刘濞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心眼却不差,自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话都是那些士人说出来的,黔首有什么想法,其实不重要。对于下面的黔首,给他们一顿饭就可以了,其他的,也不必对他们太好。
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上,刘濞虽说一直有个贤王的名头,似乎在吴国很得人心的样子,但是,吴国被灭之后,吴国百姓就没为他喊冤的,因为在吴国,得过刘濞好处的都是中上层,底层是被一起压迫的对象,刘濞为了有足够的人手开矿冶铜,在治下法度非常严苛,动不动就是把人送去挖矿,底层百姓能感念他什么恩德。
辽国跟吴国这两年因为生丝、茶叶之类的往来不少,对吴国的情况也挺清楚,偷偷摸摸也拐带了不少吴国的人口,刘濞发现了之后,不好直接跟刘昌撕破脸,却是干脆不肯再让辽国的商队深入吴国腹地,而是直接在码头进行交易,又严禁百姓靠近海边。实际上,刘恒直接下了许民弛山泽令,放开了山林河泽,让百姓可以自个垦荒伐木煮盐,但是在吴国,盐铜可是刘濞赚钱的大头,哪里肯开放给百姓,所以,原本就不允许有人到海边煮盐,谁敢靠近,直接抓去挖矿,如此一来,自然也没人敢冒这样的风险了。
刘昌琢磨了一番,便决定叫吴国知道什么叫做贸易战,直接来一出釜底抽薪,让吴国出乱子,然后长安那边就能名正言顺地削藩。
见刘昌似乎有了主意,刘启不免来了兴趣,连忙想要追问,结果刘昌根本没有解释的意思,顿时失望起来。
刘启跟刘昌达成了一致之后,也放宽了心,离开了王宫之后,就安心带着窦婴还有一干护卫在王险城闲逛,刘昌给了他一笔钱,他正好可以拿来花销,在他看来,狗大户的钱,不花白不花。想到自己在长安,说是皇子,但是要顾忌亲爹的想法,吃穿都不敢用好的,自家亲爹都穿最差的丝绸,他就算不穿那种,也只能是稍微好一点,吃上头也不敢出格,最多也就是吃点羊肉,牛肉一年到头都别指望看见,因为耕牛稀少,不能为了口腹之欲影响农耕。
而在辽国这边,压根没这回事,辽国这里,普通人都穿得很体面,夏天穿丝绸细葛,春秋的时候就是毛呢,冬天就是各种羽绒服裘衣,再搭配款式不一的斗篷,中下层用羊皮和兔皮,上层就是貂皮狐皮,最重要的是,价格都比较便宜。刘启也算是个有心的,一下子采购了一大批,准备回去孝敬太后还有父母,再给自家媳妇留几件,当然,自己也得留几件,既然都不打算做皇帝了,以后过得如何,主要还得看大兄,既然如此,何必再抠抠索索的,他也是个喜欢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之前在代国的时候是没那个条件,那时候是真穷,如今却不一样,干什么还磕碜自己!
窦婴看着刘启大把大把地撒钱,一开始还劝几句,然后都麻木了,这种事情也是会传染的,按照刘启的说法,难得来一次,这边价钱可比长安那里公道多了,长安那边,辽国的货物运过去,价格不翻个五倍,都算是良心,这会儿多买一点,回去之后要是被说了,反手一卖,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窦婴被说动了,他手里还是有些钱财的,窦婴是侄子,不是亲儿子,继承不了爵位,所以,窦长君对他也宽容,给的零花钱也多,窦婴这次被刘启拉出来,琢磨着穷家富路,一下子将自己的私房都带上了,总共也有个好几十金。在辽国,钱财购买力还是很大的,除了奢侈品之外,普通的商品其实价格都不贵,窦婴跟着刘启跑了一圈之后,也加入了买买买的行列。
刘启和窦婴大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