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1 / 2)
孩儿喊她一起出去玩跟她说她的鞋子很漂亮,还有普通的女孩儿想要讨好她。英文老师跟陈女士说你女儿很棒,文章幽默且有自己的观点和风格, 数学老师跟她开玩笑说她很快就教不了她了。当然也有不那么友善的人,他们有的会嘲笑她有两个名字,有的会污蔑她往胸罩里塞水袋,还有的会直接说她很丑而且很蠢只是每天在家被喜欢体罚的父母逼着学习。她当然为此困扰过,伤心过,但整体而言,她的十五岁很美好。
她第一次知道内森尼尔-劳伦斯的名字就是在十五岁,从爸爸经常看的一份报纸上, 《每日电讯报》。那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她在饭厅一边吃着原味酸奶一边随意翻着报纸内页,有一个年轻的美国富豪的姓名与照片占据了其中一个版面的大半。她没细看,她只是记住了那个名字和那张脸。而那个十五岁的女孩儿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后来她会跟报纸上那个年轻的美国人发生那么多故事,并且有了一个漂亮的小男孩儿。
伊森很关心地问喻子怎么样,喻子喝了些水,跟伊森说她就是想睡觉,不想吃东西,直到飞机快降落再叫醒她。她看得出来伊森仍然有些担心,她却没有力气再多说一句,她重新戴上眼罩,希望一觉之后就在北京上空了。那是一种奢望,她仍然在半梦半醒,毫无食欲与饥饿之间挣扎着。
等到飞机巨大的滚轮终于亲吻硬水泥地的声音沉重地传进喻子的耳朵,她甚至有一种重生了的感觉。
这是北京十二月的第一天,纽约十一月的最后一天。
冬令时,时差十三个小时。
北京时间,已过正午。纽约,已过午夜。
*
出境很顺利,耗时比喻子和伊森想象中都要短。
喻子第一次来北京是跟汪嘉瑶一起,彼时两人走的不同通道,嘉瑶早早出去,在外足足等了喻子四十分钟;后来俩人飞回希斯罗,情况又倒了过来。喻子还记得嘉瑶感叹,这种时候,她会更深刻的感到她们确实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
来接机的是喻子在伦敦的经纪公司的合作方,也是她这次中国行的全权代理方。喻子先前听伊森和珍说过,中国这边负责跟他们联络并且有一定决策权的是一个在英国留学过的年轻中国女人,名字叫琳达-林。
琳达当然不是一个人来的,但她带来了四个助理,两个保镖。喻子预感不太好,这个预感还没有在她脑中具体化,她就看到了不少她的粉丝,有些看上去很是狂热。接下来,喻子的心理就很复杂了。她很感谢那些喜欢她的人来机场欢迎她,心中不是没有惊喜的,她知道她在中国也有粉丝,可没想到这么热情;但她很不满意琳达没有提前告诉伊森中国这边的合作方故意走漏了消息。她身体与精神都很疲惫,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应付这些,再加上她心里一直有惦念的人和事,所以很难把情绪调整的很好。
喻子总算坐到了车里。她还没开口,伊森就把一部手机塞到了她手里。
“琳达给的,VPN已经挂好了,你需要的APP也都有。她真让人印象深刻,不是么?”伊森说的抑扬顿挫,有讽刺,可也透出了点赞赏。
喻子想起琳达娇小的身躯和妆容浓厚立体的面庞,感受到的是跟伊森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她现在没有心情去聊这个让人一言难尽的女人,她只有一件事想做。
【我到北京了,一切都好。我现在在车里,丹尼一切都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