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1 / 2)
余下的众人,“以后到了王府,还要恭谨奉上,温厚怜下,好好与大家和睦相处才是。”
文若瑶忙欠身应了,甚至还做出几分感动的样子:“姑母的教诲,若瑶一定时刻牢记在心,姑母,您放心吧。”
这个态度已经诚恳动情到有些浮夸了,俞菱心虽然心里忍不住连翻了三个白眼,面上倒还掌着不显出什么。明锦柔与明华月姑侄两人却都忍不住了,几乎是互相看看,就又一齐望向了邓家母女,那眼神就差直接问:所以,你们家呢?没什么表示?
邓家母女被看的越发尴尬,原本预备好要跟皇后说的奉承话险些卡在喉咙里,基本上都是强定了定神,才能再想怎么接话,好向皇后表一番忠心。
其实昭阳殿的态度到此时也是十分清楚了,四皇子赵王年纪还小,如今皇后只能先捧着秦王抗衡吴王与魏王,所以在这正妃的选择上,连皇后的亲侄女文若瑶都退后了一步,选了晋国公府的明锦柔。
但显然皇后对晋国公府的联结程度,也就是拿出这个秦王正妃的位置而已,要联结也要制衡,并不想要真的看见明家荀家与秦王亲密无间、毫无嫌隙,所以在册封明锦柔的同时也格外给两个侧妃施恩。
邓紫芝论姿色比文若瑶还略逊一分,更比不上明艳大方的明锦柔,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想给自己的前程多铺路几分,奉承皇后简直是唯一的希望。
毕竟明氏女骄傲善妒,也算是在京中小有名气的,文安侯那样带兵二十年的猛将名臣,在自家河东狮明华月的威严之下据说订婚以来连个通房丫鬟都没有,而明家以往上辈的甚至庶出的姑娘们,大多出阁之后也是家宅清净,夫婿无妾,极少有“妻妾和谐”的。
所以对于邓紫芝甚至文若瑶而言,从知道自己要与明锦柔一同嫁到□□的那一刻起,基本上就已经放弃了与这位未来的正妃搞好关系的可能性,转而筹划着怎么讨好文皇后。
当然,这个局面正是文皇后所乐于看见的。
所以随后当邓太太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接话时机,开始颂扬文皇后的母仪天下,贤良淑德,又主动献上什么安神八宝如意之时,文皇后的和蔼微笑与温言关怀再配上邓氏母女的感激涕零,整个昭阳殿的气氛简直是融洽和谐到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程度。
明锦柔就好像局外人一样坐在旁边,手里捧着茶盏,唇边噙着一丝极其真切的微笑,就那样看着邓家母女和文家母女如何围着皇后奉承,面上神色一丝波动也没有,更完全没有加入其中的意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