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7(2 / 2)

加入书签

  形式有部分借鉴了电影《公民凯恩》,从其他不同的人口中,组成了一个人的形象。

  而灵魂的自我讲述,又让这个形象一方面变得牢固,一方面摇摇欲坠站不住脚。

  到最后,观众才恍然发现,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候是没有逻辑,是错综复杂、无从厘清的,外人说不清,本人更道不明。

  一如剧名《如烟》,所过一生就如云烟,风吹就散,无痕无踪,无论是死者还是生者,都无从挽留必然消散的云烟。

  更无须要为生命加点别的意义,反正云烟一散,就承载不了任何东西。

  主题有点悲观。

  曹春兰在话剧里的任务很重,有两万多字的台词。

  其他演员台词也多,但好歹他们之间还能互动、互相托戏,只有曹春兰必须从头到尾独自演完,她需要一个人撑起整个舞台。

  这让李从一和邰行都见识到了演技出神入化是什么地步,曹春兰一开口就是戏,全程被她的话语牵引着走,心潮澎湃,不敢分神。

  相比起故事,李从一觉得曹春兰的演绎更让他获益匪浅。

  等曹春兰排练完,李从一和邰行上前,看到曹春兰气喘吁吁,鬓角都是汗,演戏也是体力活啊。

  曹春兰先是拿自己的保温杯,润润嗓子,才问:“在家躺够了?”

  李从一和邰行都不好意思地笑。

  “休息够了,那就跟我后头混吧,演话剧可比当明星累多了,你们可得做好心理准备。”曹春兰笑呵呵地说,“刚刚那出戏,孙子还有个B角是空的,阿行等会你跟我拿了剧本,以后就在B角练了。”

  所谓B角,就是替补。一般话剧都分AB,A角是一线阵容,B角是二线阵容,要是A角生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出演,就由B角代替。而一些大场合,也是由A角表演,到了小地方小场合,基本上都是B角上。

  李从一和邰行都是话剧新人,不熟悉话剧的表演形式,曹春兰把他们拉到A角,反而是揠苗助长了,不如在B角多磨练磨练。

  曹春兰想起什么,感慨:“之前从一演过我孙子,现在你又演我孙子,缘分呐。”

  李从一就笑道:“奶奶,那我呢?”

  曹春兰故意板起脸孔:“之前不都是叫姐姐的吗,怎么改口啦?”

  李从一从善如流:“春兰姐姐,我演什么啊。”

  “早就给你们安排好了。”曹春兰从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A4纸,塞给李从一,“《如烟》的感情比较细腻多层次,我觉得你对这种已经拿捏得很到位,你更需要磨练一下单纯直接的情感。剧团里马上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