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8(1 / 2)

加入书签

/>  江南的雨,江南的离愁。

  滴滴点点、纷纷扬扬。

  如果说琵琶武曲会总让人担心演奏者的手指和琵琶弦摩擦出火花,那么文曲就不必有这个忧虑了。

  琵琶声很清脆,不似弓弦乐器般连绵得人喘不过气来。它细细碎碎,絮絮低语。弦声泠泠,就像碎珠落盘。演奏者的手分明只是在弦上跳跃,却似弹在了你的心上,勾起人心里最细腻的情丝。

  在抒情为主的乐曲中,左手的技法对乐曲的质量几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师簌簌摸弦数十载,左手的每一次摇动都已是登峰造极。

  在许多琵琶大师手中,琵琶是会说话的。

  师簌簌弹得用心,她和手中的琵琶仿佛融为一体了。作为主旋律的承担者,她像一个诉说者,用手中的琵琶,安静地、不急不缓地、一句又一句地对你讲述一个过去已久的老故事,讲述那份不知从何而起的思念的愁。

  而韩惘主要演奏的是副旋律。

  在师簌簌的故事以外,她甘作最和缓的补充。偶尔一点灵动的音色让整首乐曲的意境从十分增加到了十二分。

  视频前面的数字弹幕刷屏过去后,后面的数量也相对稀疏了下来。

  “我第一次见到那么温柔的网网。”

  有弹幕这样说。

  是的。韩惘弹琴的样子总和别的时候不同,而这个视频里,她弹的是这样温婉的曲子,又和弹琴时满身古韵的师簌簌坐在一起。好像收起了所有棱角,眉眼也柔和了。

  整首曲子,除了一开始的对视以外,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汇不多。

  她们各自望着自己的琴,垂眸或闭目,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主调和复调融洽无比,连带着整个视频里都充盈着一种难言的默契。

  曲子最后,轮指声逐渐远去。师簌簌和韩惘一齐抬手。

  那个完满的弧度就像戏曲里的圆场,仿佛在几个呼吸间走过了一场时光。

  很温柔的曲调,越听越惊艳,耐听极了。

  “好美啊。”

  观众不由自主感叹。

  师簌簌和韩惘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过镜头一眼。

  好像她们只是单纯地弹了个琵琶而已。

  然而那对耳钉,即使它们是神秘低调的紫色,依然灼伤了许多人的眼。

  ——不愧是会弹琵琶的女人啊,连公开关系的方式都那么文艺而风骚。

  文艺而风骚的韩惘哥哥给这条评论点了个赞,送它上热门。

  *

  粉丝们都心知肚明了,但是有人还不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